09 三进台湾
台湾,曾经是离大陆最近却最远的一块土地。
自打记事起,除去“我爱北京天安门”,几乎头几个学会的革命口号里,就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这一句,在几乎不知道地图上大多数省份在哪儿长什么样的情况下,就知道台湾在哪里,长什么样;当然,也一直心疼台湾同胞,估计都在“白色恐怖”中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于是,要解放台湾的冲动,成了几代大陆人的童年记忆。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很长时间,在解放军还没有“解放台湾”之前,根本没想过,自己还有可能去台湾,并且不是一次两次。
第一次入台:2001年春天
机会来得突然。
2001年春天,我接到通知,准备去台湾。
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台湾解禁,除去老兵回乡探亲,海峡两岸的民间交流也日益增多,其中包括两岸十大杰出青年之间的交流。由于我当选头一年大陆的十大杰出青年,而成为大陆青联访台团中的一员,这个团由当时的青联主席胡春华带队,团员包括阎维文、宋英杰、吕虹、范芳等十多人。
不过这次出访似乎并不是时候。
头一年,台湾政坛发生变局,国民党在台几十年的统治被推翻,民进党陈水扁上台,本就敏感的海峡两岸关系变得更加麻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到达台湾,该如何与人相处?见到敏感的旗帜或标语怎么办?听到不那么悦耳甚至“反动”的话语要不要起身就走或者严正交涉?这一切,都成为“第一次”所必有的障碍与挑战。
这是我第一次去台湾时的留影,背后这汪小小的湖面,我以为是日月潭的入口,没想到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月潭本身!真是相见不如怀念,之后,我就再也没去过。然而,没去过之前,你会不去吗?更何况,日月潭对大陆人的吸引力与大小并无关系。
紧张与陌生
第一次的行程注定漫长。
我们先要到深圳集合,然后进入香港,再飞往台北。
可比地理距离更漫长的,是心理上的距离。
在深圳,大家开了一个出发前的准备会,无外乎该怎么说怎么做,遵守什么纪律以及遇到特殊情况该怎么办等等。这一个会,更加重了内心的紧张,原本应该是愉快的出行,因为目的地是台湾,而多了一份沉沉的悲壮感。
飞机在台北桃园机场降落,心跳开始加速,台湾,这一块让人紧张的神秘土地,将如何在我们面前一一展现?
负责接待我们的是台湾的新党,当时的新党召集人,是一位快人快语的大姐谢启大,后来,她因官司,很长时间都在大陆居住。不过,在我们到达时,正是她和新党都想有所作为并因此神采飞扬的时候。
台湾的第一印象,说句心里话:一般。
2001年的中国大陆,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尤其是机场、道路等硬件建设,更是大手笔,相比之下,久负盛名的桃园机场就落后太多。估计大陆人都会小声嘀咕一句:“别说北京上海,一般城市的机场都比这儿强……”出了机场上高速,路不宽车不快,找不到腾飞台湾的感觉。
然而随着访问的深入,台湾的大与小才慢慢显现出来。
去日月潭,可能是每一个大陆人到达台湾后必做的功课,不过我在那儿闹了一个笑话。船离岸了一小会儿,我发问:“在哪个口进日月潭?”陪同告诉我:“这就是。”我笑了,原来在想象中,日月潭应当很大很大,因此自己认为,船开一会儿后会从某一个口进去,然后大大的日月潭出现在我们面前。可没想到的是,那个我认为是入口的小湖面,就是日月潭本身。
去草山寻找蒋介石的踪迹,去胡同里探访张大千的神韵,地方都不大,起码没有想象中的大,却都小得精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