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02 身在名利场
么,怎么办,倒掉它。如同计算器,不管你曾经完成过怎样的大运算,想要重新开始,必须得复零。

    接近一年的时间后,独立放生的路被堵死,为我“虚度”一年而着急的孙玉胜副总编,将改造后并入又一次改版的《东方时空》,以《时空连线》的方式亮相,而由于无法回避的原因,我被迫必须担任制片人,一个不是官的官。

    制片人制,是1993年始于《东方时空》的改革举措,曾经为推动中国电视前进做出巨大贡献。然而,近十年时间过去,当我担当制片人之后,却发觉这制度在有些方面已经落伍了,尤其对于每日播出的新闻栏目来说。

    它让权力过于集中于个人,一股独大,节目好坏都由他来定夺,“独裁”痕迹明显,民主的气息不够。于是,我上任后,干了两件事:先是把我的工资关系全部移交到上一层部门,自己不与组里发生一分钱的财物关联;第二,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建立编委会制,大事小事由编委会民主制订,制片人的权力被大大削减。我的想法就是,当我们还无法改变整个世界的时候,至少可以先改造自己的环境。果真,栏目组的战斗力大为改进,节目水平稳定并平均地提高,最关键的是,人才得以自由成长。像张泉灵、柴静等都是《时空连线》的主持人,王跃军、隋笑梅、王新宇等都是栏目的记者,而更有趣的是,过后几年,从这个三十个人的小组里,走出十余位主任及正副制片人。我想,这便是民主与自由的小小结果。

    2003年,借新闻频道开播之机,小小《时空连线》组,又创造出《新闻会客厅》和《中国周刊》(后改名为《新闻周刊》)两个栏目,都是由我来当制片人。一个人,负责三个新闻栏目,两个日播,一个周播,过去几乎没有。

    十几年前一起出发的老朋友,体重都长了,焦虑与压力也都长了。得到的与失去的,自己心里明白,只不过,老友聚在一起,笑容会多一些,如同烦恼又多了一些一样。在我们四人的中间,就是《东方时空》的创办者,我们的领导兼同行——孙玉胜。

    老问题再一次出现,“杯满则溢”。

    扶上马,送一程,该作的决定终要作出。几个月过后,栏目都已经打响,到了告别的时刻,2003年8月,我辞去三个栏目制片人的职位,重回一个单纯的主持人角色。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减法。虽然辞职的那一天,告别会开完,不过下午两点多,我开着车离开单位,突然不知道,我这车该往哪儿开,然后,漫无边际地随车逐流,但是我感受到一种难得的自由,这自由并非来自辞掉责任,而是因为卸掉了一种诱惑。于是,我很庆幸,手中的车虽然不知往哪儿开,但我还没有迷路。

    至于我为什么作出这个决定,答案的版本有五个。

    永远正确版:一个人只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相对制片人来说,我做主持人可能更被需要。

    搞笑版:以前我妈说,别开车别当官!后来不得不开车,又要听妈妈的话,只好不当官。

    内心版:做制片人的同时,做主持人的思路就为此改变。所谓屁股决定脑袋,经常怕空播怕节目被“枪毙”,而让自己作为主持人的提问与评论越来越平庸地安全着。而辞去制片人,我又回到了白岩松这个角色,独立的思考再度归来,这对于主持人来说,十分重要。

    狂傲版:不当官,与任何人平起平坐;当了官,永远是人家的下级。

    为您服务版:我一离开,挪出很多个位子,兄弟们顺势都可以往上坐一坐,自由了自己,成长了别人,何乐而不为?

    ……

    于是到如今,我一直是一个永远本科文凭、在央视没有一张办公桌的普通群众,但是当群众不意味着没有责任,如同老记者艾丰对我所说:“小白,能够改变领导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幸福了吗?简介 >幸福了吗?目录 > 02 身在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