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引言
需要继续创新。”苏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清醒地意识到:90年代之后世界工业革命已呈明显的全球化经济特点,开放型是它的主要特征;顺其规律而行则昌盛,逆势而走则消亡。

    既然是开放型,我们的发展方向就不能是单一的一种“灵丹妙药”。也就是说,我们要浙江的私营经济模式,但我们更要大量吸取外资企业,走外向型经济之路!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相对论创立者爱因斯坦这样说。聪明的苏州人在严峻的历史转折关头,他们又比别人更清醒和高出一筹:一方面派出数千名干部全力以赴帮助乡镇企业全面转制,一方面花大力气左冲右突抓外向型经济项目……如此握紧两个拳头,以万钧雷霆之势,在短短的几年里实现了98%以上的乡镇企业的转制,并将一定规模的企业又集中到乡镇以上的工业园区,同时调整产业结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苏州人在发展乡镇企业过程中深刻总结出的一条血的经验教训,也是曾经被人在“苏南模式”的光环上涂黑漆的一处隐痛——有痛,才会痛定思痛。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土地资源:这是苏州飞速发展过程中的两大难题。巨大的经济总量,洪流股的劳力涌入,使得苏州人越发“虽富难安”。为这,他们给自己制定了一条铁律:38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是谁也不能碰的红线。随之他们提出了后来传遍全省乃至全国的经验——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于是,招商引资中有了一条“土地投资强度”硬性指标:每亩土地上的投资必须达到500万元以上,否则入门无路。

    “绿色苏州”、“生态苏州”、“文化苏州”、“平安苏州”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被一个个地提出来,并且一个个实实在在地做了出来。

    造绿、造园是苏州人的传统与专长。苏州人以其特有的聪明和智慧,再一次用建造古典园林的技巧,勾画出现代经济的新版图。

    这一苏州新版图在2004年、2005年全面形成。

    2001年,苏州入选当年“全国十大最具活力城市”之首并获得唯一的年度大奖。到这一年年底,苏州市区的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化地达8.6平方米。古城区内的居民出行350米即有一处小游园。全市建成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9个县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和5个县级以上森林公园。受保护地区占全市面积的10%,整个苏州市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7.4分,在全国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

    在苏州老百姓的眼里是另一种发展的新景象:楼房改成了小别墅、小庄园,河水开始能见底,鱼儿又在水面上嬉戏,白鹭飞满了湖塘……

    那一年,美国《新闻周刊》刊发一篇文章,推介了世界上9个被认为是信息时代重要的新兴科技城市。它们分别是美国的奥克兰、奥马哈、塔尔萨、汉茨维尔、阿克伦,巴西的大坎皮纳,西班牙的巴塞罗纳和中国的苏州与法国的蓝色海岸。无独有偶,其后不久的《纽约时报》也评出世界最具竞争力和最佳投资的10大城市,苏州也赫然在列。

    海外众多媒体此时都把苏州评价为中国城市投资环境的第一名。

    到了2005年的苏州更了不得:全市生产总值等于1982年时的全国总量。这一年生产总值统计一出,使得苏州在全国大中城市的排名一下从第七位跃升为第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全国第六名跃升为全国第二名(仅次于上海),农民纯收入全国第一……

    “苏南模式”似乎仍未消温,“苏州现象”则又再次成为全国焦点,并引起世界瞩目。

    “苏州发展好,应当率先在全国全面实现小康,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江泽民、胡锦涛两任总书记分别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向苏州发出号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简介 >我的天堂·苏州改革开放30年全纪录目录 >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