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战略决策
阻。毛泽东的希望与东北部队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林彪考虑再三,决定将部队撤出。

    1945年11月21日上午8时,林彪在锦西前线向延安和东北局发了封电报,汇报了当时部队的情况,请求中央准予撤退。林彪在电报中说:

    连日我在兴城锦州一带所见所闻,我部队已参加作战者疲惫涣散,战斗力甚弱。新兵甚多,缺乏训练。梁师刚到,黄师尚未到,远落敌后,各部皆疲劳,武器弹药不足而未得补充,衣鞋缺乏,吃不惯高粱,缺少用费。此外,自总部起各级缺乏地图,对地理形势常不了解,通讯联络至今混乱,未能畅通。地方群众则未发动,土匪甚多,故(敌)迂回包围时,(我)无从知道。敌人利用我以上弱点,向我推进,采取包围迂回。依据以上情况我有一个根本意见,即:目前我军应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应避免仓促应战,应准备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因此在沈阳、营口各地之我军不必赶来增援,应就地进行准备与训练,养精蓄锐。特别加强炮兵的建设,以待以后作战。目前黄梁两师皆我亲自指挥,如能求得有利作战时,即极力寻求战机,侧面的歼灭战,此可能性仍很大,但亦不拟轻易投入战斗,拟义县为后方对敌正面与后面,仍以现时部队与敌纠缠扭打。部队急需补充棉衣、棉鞋、大衣,望大量筹集,并望迅速大量印地图。以上意见望军委考虑决定指示给我们各兵团。我与各部不能畅通电报。于锦西坎屯附近已开始与敌接触,我即向姜家屯转移以利于黄梁会合。

    中共中央军委和东北局采纳了林彪的建议。

    国民党的两个军把共产党军队逼得节节后退,蒋介石又与美军商量再调6个军进东北,当时,国民党兵力占到了绝对优势。而苏方此时又下令驱赶中共,使中共在东北更是难上加难。

    由于过分紧张的工作。毛泽东在11月中旬病倒了,患的是神经系统的疾病。他有时躺在床上,浑身发抖,手脚痉挛,冷汗不止,入睡十分困难;经过书记处几位领导人研究并多次劝说,毛泽东终于同意集中一段时间治病休养。在毛泽东休养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主持中央工作。

    东北形势万分紧急,11月20日,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复电东北局,指出:“长春路沿线及大城市让给国军,我们应作秘密工作布置”,“大城市让出后,应力求控制次要城市,站稳脚跟,准备和国军斗争”。“迅速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基础”,“只要我们能争取广大乡村及许多中小城市,紧靠着人民,我们就能争取胜利”。

    24日,刘少奇又电告东北局:“你们今天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可靠的根据地,站稳脚跟”。“主力在紧张情况下从城市撤走是困难的,必将引起混乱。你们应趁顽军尚未到达时,将主力从容移至安全地带,在冬季好好进行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工作,这样明春才有办法应付”。

    11月21日,苏军要求中共党政机关及部队撤出沈阳。25日,苏军又向中共驻沈阳机关、部队发出最后通牒:限中共人员24小时撤出沈阳,否则以武力驱逐之。

    11月26日,东北局决定立即从沈阳撤出。

    东北局撤出后,沈阳顿时一片混乱。暗中潜藏的敌人立即开始行动,包围中共机关,杀害中共干部、战士。有一些在中共政府机关和公安队任职的人员,立即转向,成为哗变的组织者,也有一些在当地招募的新兵在混乱中叛变。

    面对国民党大军的步步紧逼,苏军的强硬态度,以及后方的土匪猖狂暴乱,中共的十几万大军如何行动,怎样才能在东北站住脚,急需中共中央和东北局作出决定。

    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北满分局书记的陈云,根据他在东北的实践经验,于11月30日,与张闻天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辽沈战役实录简介 >辽沈战役实录目录 > 第二章 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