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攘外”?“安内”?释蒋协议终于敲定
京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骤然发表“讨伐令”,很不以为然。因而,张学良选中他在张、蒋之间进行斡旋。

    蒋百里对蒋介石说:西安的事现在已经出现了转机,但“中央军”加紧进攻,兵临潼关,又派飞机轰炸,使问题又趋复杂化。委员长固然不畏惧为国牺牲,然西北民困乍苏,连遭轰炸,从悯念百姓利益考虑,也应该稍微留一点回旋余地,为国家保留点元气。希望委员长致函中央军事当局,告诉他们你很快就会离陕回京,命令南京暂缓进攻,首先务必停止轰炸,如停止轰炸7天,给处理此事留点时间。

    蒋介石等待的就是这样的台阶,他缓缓地说道:“此事殊不易做到,如确有一最少期限可送余回京,则余可自动去函,嘱暂停轰炸3天,然不能由张要求停战,则中央或能见信;如照彼等所言需停止7天,则为缓兵之计,不特中央必不能见信;余亦决不受其欺也。”

    蒋介石虽然没有完全答应蒋百里的要求,但却允准了蒋百里关于要他下达停战手令,并派人把停战手令转送往南京的建议。

    这时候,张学良接到前线报告,遂转报于蒋:“前方已开始冲突,中央军在华县与杨虎城部队对峙中,如再进攻不已,则此间部队只可向后退却。”张学良的“退却”一语使蒋介石大为惊愕,他怀疑张学良的“退却”是挟持他到别处去,这是他最为害怕的。南京的宋美龄最怕的也是这一点,如到红军的防区去,到新疆的防区去……宋美龄自感如果那样蒋介石的性命会更加危险。

    张学良的一番话,加快了蒋介石下达停战手令的速度。蒋介石同意下达停战手令,也同意由蒋鼎文把他的手令送到南京。

    选定蒋鼎文去南京传递蒋介石的手令,张学良与蒋百里商量了多时。他俩分析,鉴于西安与南京的关系紧张,必须派一位南京能够接受的人;南京的军事大权控制在何应钦手中,此人必须与何应钦能够对话,最起码何不反感;南京目前敌意最深的是张学良、杨虎城,此人与张、杨的关系不能太融洽。根据这3条标准,两人一致认为蒋鼎文最为合适。蒋鼎文本人亦乐于此行,他说:只要对大局有利,任何使命都在所不辞。

    17日上午9时,张学良与蒋鼎文一同见蒋。蒋介石当即给何应钦写下如下命令:

    敬之吾兄:闻昨日空军在渭南轰炸,望即令停止。以近情观察,中于本星期六日前可以回京。故星期六日以前,万不可冲突,并即停止轰炸为要。顺颂戎祉。

    中正手启。

    12月17日

    蒋介石决定下达停战手令后,端纳于16日夜致电宋美龄报告了这一消息。宋美龄赶快转报何应钦。但何应钦没有罢战的意思,他猜测是委员长屈服于张学良的压力才不得已而为之,并非是委员长的本意。因而,他决定,军事行动不能停止,在委员长离开西安前不能接受来自西安方面的任何命令,即使确认了命令出自委员长之手,也不能证明是委员长的本意。

    果然,蒋鼎文于17日中午乘机离开西安,18日晨携带蒋介石手令准备在洛阳登机飞往南京时,闻听“中央军”的轰炸机群向三原方向飞去。蒋鼎文当即致电南京何应钦:“文正预备起飞时,闻空军轰炸三原,又生枝节。委座面谕手令,均要停止一切轰炸冲突,务望速饬全线陆空军遵令办理。”

    蒋鼎文中午抵达南京后,直奔何应钦处,亲自把蒋介石的手令交于何应钦。同时,蒋鼎文分别拜会了南京国民政府各要员,说明西安事变并不像外问所传说的那样,张汉卿出此也是由于集国难家仇于一身。他“诚恳劝告,勿任南京、西安间之裂痕日见加深,谩骂之无线电广播及恶意之报纸评论皆以中止为佳”。这时,何应钦等才不得不对蒋介石停战手令表示服从,并下令于19日下午6时前暂停轰炸。

    ★宋子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简介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目录 > 第九章 “攘外”?“安内”?释蒋协议终于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