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撤张?捕蒋?西安城“风雨欲来”
的一枚棋子。

    至此,蒋介石的文武班子都已到位,唯一缺的是他的重要谋士陈布雷,因为陈只是担任为蒋起章文告讲话的“文胆”而“剿共”只需用大炮和机关枪来发言,毋须他来。

    分析一下蒋介石以上文臣武将的名单,即可发现,来者不善。

    为应对变局,张学良的高级将领也来到西安。他们是:甘肃省主席兼51军军长于学忠,67军军长王以哲,57军军长缪澂流,骑兵军军长何柱国,原57军军长现任中将高级参谋董英斌,105师(相当于一个军)师长刘多荃,以及东北军元老马占山、鲍文樾、刘伟等。

    经过张、杨反复研究,至12月8日晚最终敲定了对蒋实行“兵谏”方案。张学良与杨虎城对军事行动作了大体分工:东北军负责在华清池捉蒋,并担任西安到临潼间的警戒;17路军负责拘禁在西安的南京方面军政大员,并解除西安蒋之中央系统的武装。

    张、杨相约,两军秘密调派人员,进行具体布置。但是,仍未确定行动的具体时间。这是张学良对蒋仍抱幻想的反映,后来是蒋介石要对张、杨下手的势态,才使张受到“教育”并坚定了行动的决心。

    张、杨两军的动态,蒋介石也在密切观察着。在洛阳避寿的1个月时间里,他进一步向陕甘派驻兵力。蒋介石命令集结在陇海路的“中央军”不断向西推进,蒋鼎文部进驻潼关,樊崧甫的46军开进华阴,万耀煌的25军进抵咸阳,胡宗南的第1师由甘肃向东布防。同时下令扩建西安和兰州的机场,以容纳更多的军用飞机来西北执行“剿共”作战任务。

    12月4日,当蒋介石决定从洛阳移驻西安时,他的高级幕僚中就有人已感觉到了大变在即。陈诚劝阻蒋说:西安已决非宜于驻节之地,最好驻节洛阳,短期不动,或进驻平凉。蒋介石没有听从部下的建议,坚持进驻西安。这时他对张学良的判断是“虽然精明,但胆子小”,“谅他也不敢对我怎么样”,而对杨虎城则有所防备。

    蒋进驻西安以后,来自各方面的情报不断地挑战着他原来对于张学良的认识,尤其是同东北军、17路军高级将领谈话之后,觉察到他在两军高级将领中的威望已大打折扣,这使蒋的危机感加重。同张、杨摊牌之后,一方面,决心尽快解决张、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调好专列,准备脱身。

    这时候,蒋介石召开的军事会议已经不再通知张、杨参加,这也表明蒋介石已经开始弃张。12月7日,张学良同蒋介石的争吵,加快了这一进程。实际上蒋在这一天已作出决定,将由蒋鼎文、卫立煌分别代替张学良、杨虎城。8日,蒋鼎文已经有了劝张交出军权的非正式表示。

    9日,蒋介石已经作好了解除张、杨职务的各项准备。但为了寻找合适的“理由”与时机,遂对张、杨使出欲擒故纵的手段,在这一天他亲自给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写去一封密信,指示邵安排《大公报》公布撤销张学良、杨虎城职务的消息。密信全文如下:

    力子主席兄勋鉴:可密嘱驻陕《大公报》记者发表以下消息:“蒋鼎文、卫立煌先后皆到西安。闻蒋委员长已派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边区总指挥。陈诚亦来谒蒋,闻将以军政部次长名义指挥绥东中央军各部队云。”但此消息不必交中央社及其他记者,西安各报亦不必发表,为要!

    蒋介石利用当时有很大影响的私营报纸《大公报》,放出这种即将剥夺张、杨权力的空气,目的就是诱使张、杨出手,以便自己有借口彻底解决张、杨问题。

    10日,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只有蒋的嫡系将领蒋鼎文、卫立煌、朱绍良、陈继承、万耀煌、钱大钧等。就是这次会议作出了将张、杨逼上梁山的决定:

    1.在12月12日正式发布第6次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简介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目录 > 第四章 撤张?捕蒋?西安城“风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