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章 救国?误国?国人鄙弃蒋介石既定国策
曾国藩的任务。他说:“曾国藩、胡林翼一班人……所表现的精神和所作的事业……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尤其是可以为我们各位同志效法的,当时一方面有太平天国的内忧,扬子江流域各省,几乎完全失陷,一方面又有英、法诸国的外患,压迫侵略,时时危急,当时如此纷乱危险的国家,就是因为你们湖南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这几位豪杰,几位先贤,能够乘势奋发为雄,就将大局挽救过来,使一般同胞的痛苦,能够解除。”

    蒋介石更自比曾国藩、胡林翼,而把红军领袖朱德、毛泽东比作是太平天国时代的洪秀全、杨秀清。他说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所谓改朝换代的时候,都有土匪发生,而且土匪的力量都是极其强大的。现在的匪患正是同样的现象。现在赤匪许多组织的方法,亦不过是很粗浅地抄袭洪、杨时代的方法罢了。可是太平天国虽有极严密的组织与纪律,终究却被曾国藩、胡林翼打败。现在的“共匪”朱、毛,决比不上太平天国的洪、杨,难道我们自己就连曾国藩、胡林翼都比不上吗?

    蒋介石对日本入侵的忍让也是有底线的,这就是保住他的政权,保住他的统治。然而,日本步步紧逼,不断挑战他的“底线”,使蒋介石始终有一种如临深渊的感觉。但与日本开战,又是蒋介石只要还有一线生机就决不选择的道路。他认为,日本太强,中国太弱,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根本没有抗御日本侵略的能力。他曾经对他的高级将领说,我们“国家的生死存亡,完全操在日本人手里。他要我们哪天死,我们就不得不哪天死。”

    但是,蒋介石也不是不想赶走日寇,他只是不愿伤了自己的实力。他怕就怕自己与日军拼杀“伤筋动骨”之后,没有足够强的力量对付党内的反对派和消灭共产党。因而,他把在日军铁蹄下获得解放的希望寄托给了英美等外力。希望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让盟军来解救自己。他采取与日本兜圈子的方法,避其锋芒,以拖待变。

    这种自以为是“救国”之法,实则“误国”之举。蒋介石越来越多地听到对他的既定国策的不满。这种不满,开始还仅仅是不同观点的争论,而后逐渐发展为一边倒的声讨之声。

    ★国民党内若干要员向蒋公然说不:胡、李公开痛批蒋氏国策。冯玉祥独闯抗日禁区……政见之争下形成的新的派系。使国民党内裂痕再度扩大

    南京国民政府是一个取代北洋军阀政权之后建立起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它是在新老军阀及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其政权基础就不稳固,各派系的斗争此起彼伏,并引发了多次政治危机。但蒋介石不愧是处理这类争斗的高手,他采取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明的、暗的等各种手段,制服了一个个对手……

    当然,这里面也有口服而心不服的,更不乏表面上“俯首称臣”,但内心却不甘心失败的。这就使其政权内在地潜藏着不稳定、不和谐的“音符”,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就会不断有新的反对派冒出来。

    而蒋介石的“攘外安内”政策公然挑战了全体中国人最朴实的民族感情,这就不可能不在国民党内引起反弹。

    第一个敢于跟蒋介石“叫板”的是国民党元老胡汉民。

    胡汉民,祖籍江西庐陵,1879年生于广东番禺县一个书吏家中。原名衍鹳,后改名衍鸿,因在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时常用“汉民”这个笔名,后来这就成为他的正式名字。

    辛亥革命时期,胡汉民是孙中山的主要助手之一。同盟会成立时,创办报纸宣扬革命是孙中山交给他的主要工作。后胡汉民征得孙中山同意将拟办的报纸取名为《民报》,而该报创刊号系由孙中山口授内容他亲自执笔撰写成稿。胡汉民实际上担任了《民报》主编的工作,受命掌握革命党的主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简介 >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纪实目录 > 第二章 救国?误国?国人鄙弃蒋介石既定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