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杜勒斯的“神谕”方案,周恩来与蒋介石基本立场惊人一致的反对
一点新东西,不致于使这种美国最高决策层的会议开了几次都无进展,都停留在军方多数派要介入外岛而总统把它否决的格局里。
艾森豪威尔是十分倚重于杜勒斯的。
艾森豪威尔意识到,一个人不管多伟大,就其个人而言,是有局限性的,只有在千千万万其他人的帮助下,才能办成事情。艾森豪威尔认为,总统领导的主要作用是挑选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并且和他们一起共事。他要的是有能力的、经过考验的工作人员、敢想敢干的人。在挑选他的内阁和白宫工作人员时,私人友谊根本不予考虑,艾森豪威尔连一个老朋友都没有选用。艾森豪威尔组阁考虑挑选的第一个人就是约翰·福斯特·杜勒斯。他和杜勒斯并无来往,只是俩人曾在一起制订过共和党纲领中的对外政策要点。尽管艾森豪威尔对杜勒斯某些好战言论,尤其是关于解放共产党卫星国,以及“大规模报复”的思想感到遗憾,但是他赞赏杜勒斯是敢想敢干、富于创见性的人。艾森豪威尔还对杜勒斯对世界事务的渊博知识,有深刻的印象。有一次艾森豪威尔对人说:“我知道只有一个人比杜勒斯到过全世界更多的地方,同更多的人谈过话和知道得更多,这个人就是我。”
杜勒斯接着发言,没有辜负总统的期望,提出了一个新建议。杜勒斯说:
“前天我在台北的时候,共产党人用他们对金门最猛烈的炮轰来检验我的神经是否健全。我在飞越太平洋的飞机上一直在考虑这几个使我们头痛的小岛问题。我们如果对共产党人的试探示弱,最终可能在更加不利的状况下被迫与对手开战,而且蒋介石国民党从外岛的退却,将在日本、南朝鲜、台湾、菲律宾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另一方面,防守外岛将使美国卷入与大陆中国的战争,从而遭到除了李承晚、蒋介石之外的世界上其他国家以及一部分美国人民的谴责。”
于是,杜勒斯建议把沿海岛屿的局势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由安理会做出一项维持现状的决议。如果美国政府现在不通过国会而直接对外岛局势进行干预,那么在国内就会遭到反对,而如果美国政府是在联合国决议下行动,那就能获得国会至少是国会领袖的同意。美国政府将得到现在得不到的权力。
杜勒斯说:“在安理会讨论这个提案时,如果苏联否决这个提案,美国国内及盟国的舆论就会变得对美国有利;如果苏联接受这个提案,那将是一系列稳定远东局势的步骤的开始。我们也就不必再面对丢失金门的问题了。我考虑到,对这样一个议案,国民党蒋介石可能会感到不快。蒋介石应该想一想,通过这个议案,要比孤立无援被共产党打败好得多!”
杜勒斯这个建议是在美国面对沿海岛屿局势进退两难的情况下的折衷方案。它的要害是以台湾地位未定为前提,利用联合国来达到既能取得停火,又不使美国卷入沿海岛屿;可是,它本身就反映出美国对沿海岛屿政策的矛盾性。杜勒斯自以为自己的提议很高明,既免去麻烦,又能达到目的。可是这个提议实质上干涉了中国内政,提倡“两个中国”命中注定要遇到障碍。
艾森豪威尔表示完全赞同杜勒斯的建议,并强调要争取美国国内和世界舆论的支持,还要求军方继续保持戒备。
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二一四次会议之后,杜勒斯经过紧张活动,在英国支持下,新西兰同意出面在安理会上提出这项议案。
这个方案被取名为“神谕”(oracle),杜勒斯将自己的主意比喻为神的谕示,其结果是讽刺性的,“神谕”方案在台湾海峡两岸都碰了大钉子。
十月上旬,为了安抚台湾当局,使美国的“神谕”方案由新西兰提出后能顺利在安理会通过,艾森豪威尔在原则上同意与台湾当局缔结共同安全防御条约。
十月中旬,杜勒斯派远东事务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