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何山药”与爆肚满
    近读陈重远先生的《文物话春秋》与《古玩谈旧录》,在几篇文章中都提到旧京古玩业的何玉堂先生,称他“由文盲成为文物鉴定专家”。其实,何玉堂幼年在老家也读过两三年私塾,还不算文盲,如果说到文物鉴定专家,他囿于文化程度的限制,也难以跻身于鉴定家的行列。他从事文玩业五六十年,眼力日渐提高,在京、津、沪古玩行中,提到“何山药”,无人不知。

    陈重远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已对“何山药”这个绰号的由来叙述甚详,据说是青年时将一件康熙窑变棒锤瓶叫做“大红瓶”而得来,实际后来也发生过不少“露怯”的笑话,常常被文玩同业中人打哈哈。何玉堂从事古玩买卖是“半路出家”,是由外行变为内行的,“山药”在行里人看就是外行、傻瓜,就像戏曲行业中把外行或水平不高的票友称为“棒锤”、“丸子”,都是一个意思。“何山药”这个绰号叫开之后,他的正名反而被淹没了,自从我认识他,就只知道他叫“何山药”。

    我的祖父是位收藏鉴赏家,他在世之时却很少去琉璃厂,倒是有不少古玩行中的人往来于家中。前些年由于工作的关系见到程长新、耿宝昌、马宝山诸位老先生,他们对我的祖父都很熟悉。祖父去世后,仍来家中找我两位祖母的,我印象最深、关系最好的只有刘云普与徐震伯两位。刘云普的河北口音很重,说话细声细语,十分腼腆,行里人管他叫“大姑娘”,我的老祖母则叫他“小可怜儿”。他的脾气好,我小时常常和他闹,甚至干许多恶作剧的事,他也从来不恼。他一来,祖母总是招待他喝酒,他酒量不大,但喝得很慢,二三两白酒能喝上半天时间,也没有人陪他,一个人干喝。如果遇上下雨天,他总会说:“人不留,天留。”于是便一个人喝闷酒,过阴天。话不多,等酒喝够了,拿出两件字画看看,评论一番。徐震伯则是精明得不得了,喜欢探头探脑,正常说闲话也诡秘得很,像作贼一样。家里上上下下都叫他“小徐”。徐震伯早年给岳彬跑过不少买卖,即使在同业中,大家也认为他是个“鬼精明”。“小徐”虽然精明至极,却上过我一回当。其实我并非存心给他当上,倒是一番好意。那是我十二三岁时,我发现家中贮藏室里有一瓶洋酒,是个很好看的酒瓶,里边装着淡绿色的液体,瓶上有外文字的商标,我也完全看不懂,瓶口上还用火漆封着。那天恰好徐震伯来了,而家中大人又都不在,他蹑手蹑脚进来,鬼鬼祟祟的吓了我一跳,我看到他来就说:“正好有瓶好酒,我给你倒一杯。”那天小徐心不在焉,好像心里有什么事,随口说:“好!好!”我费了半天劲,弄开火漆,找个酒杯倒出一杯递给他。要说徐震伯到底精明,非要看看那酒瓶子,我让他看了,他好像懂外语似地端详了半天那酒瓶子上的洋文说:“是洋酒!”于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当一杯酒刚刚下去之后,我发现小徐的眼珠子不转了,直勾勾地看着我,半天不说话,我以为他陶醉了,在回味着酒的香醇。谁知他突然跺着脚喊道:“这是花露水!”他二话没说,一溜烟儿似地跑了。

    我怕他中毒,担了两个礼拜的心。两周后小徐又来了,精精神神的。我问他有没有中毒,他笑着说:“我有解药!不过都俩礼拜了,到今儿打嗝还是花露水味儿呢!”

    徐震伯文化也不高,学徒出身,但他太精明了,对陶瓷鉴定的眼力颇深,字也写得不错,我二十多岁时,他送给我一把他自己写的扇子,落款是“双宋厂”,据说他曾拥有过两件宋龙泉瓷器,故名“双宋厂”,那图章是邓拓同志为他篆刻的。

    至于何山药,却并非是祖父时代的故人,他是五十年代中才来我家的。

    何山药身高有一米八以上,说话声高,喜欢东一句、西一句的,用北京话说,有点“二百五”、“半膘子”。前不久我见到年近九十的马宝山先生,他还讲起何玉堂在家中与其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简介 >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目录 > “何山药”与爆肚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