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明月秋霜
…”
“滚!离我远一点!免得弄脏了我的耳朵。”蔡济璜怒不可竭。
“好,好,好。老子看你还他妈嘴硬!”诱惑不成,自然就是行刑。
为了虚张声势,敌人将他们三人拉到枣林岗中心位置的一个凉亭,分别绑在三根柱子上。面对围观人群,面对严刑拷打,三人由蔡济璜牵头,昂首唱起了《国际歌》……
血,一滴一滴地淌过他们皮开肉绽的身体,殷殷地流进了冬天的林店河!就这样,蔡济璜、刘文蔚、邓天文,三位22岁的共产党员,为了革命,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三位烈士死后,各种传说不径而走。有说三烈士死时都翻了一个身,证明共产党以后要翻身;有说一到深更半夜,山间就口号声,歌声不断;还有的说,每到清晨旭日东升时,林店河上空就红旗飘飘。虽然这些传说仅仅只是传说,但却十分自然地体现了穷苦农友那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不多时,枣林岗周围的穷苦农友便自动凑钱,请了七八个道士,在林店街上击鼓唱经,为三位杰出的共产党人超度亡灵。
但不少细心的人却发现,七八个道士所唱的经并不是“经”,而是一首诗,是蔡济璜三个月前因追赶叶挺、贺龙未遇而返回家乡时写就的那首诗篇——
得到蔡济璜、刘文蔚、邓天文牺牲的消息后,吴光浩悲痛欲绝。黄安的玉志仁、潘忠汝,麻城的蔡济璜、刘文蔚,这都是黄麻革命的栋梁啊,然不到一月时间,都相继牺牲、被害。
整整一天,饭茶不思,从来不作诗的他,仰望苍天残月,想起了潘忠汝的诗,想起了蔡济璜的诗,泪水木然脱落时,硬是“哭”出了一首断断续续的诗——
古有明月照秋露,今朝热血洒故乡。
头颅高悬长剑在,光浩雄心誓不降。
其实,在这首诗的心思里,吴光浩更多地是抒发自己的革命斗志。潘忠汝没有了,军事上的事情以后更多的就得靠他自己;而王志仁和蔡济璜的损失,那就更不能用军事上的损失来比较了。他们都是土生长的本地人,无论是民情,还是乡俗,都了如指掌,若要发动群众工作,根本就不需要别人操心。可是,这些事情,他自己以后也得多考虑了。还好,还有戴克敏、吴焕先、曹学楷、汪奠川他们在。否则,鄂东军的工作真的是没法展开。
吴光浩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接到情况报告后,省委已来信对今后的工作作了指示。指示信要求失利之后的鄂东军务必克服保守思想,积极向麻城、罗田方向发展,并同黄梅县取得联系,以便“在麻城、黄安及河南之商城一带,造成一个割据局面。”并对黄安县委今后的工作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①不必用尽力量先攻黄安县城,而是反攻黄麻四乡(即黄安七里、紫云,麻城乘马、顺河等四乡)的反动势力,发展四乡的农民暴动。一面组织小股游击队,到四乡去杀土劣,造成赤色恐怖,使军队不敢下乡;一面马上召集黄安、麻城、罗田、商城各县农民代表大会,鼓动农民,并派人到各县发动农民暴动。
②到四乡赤色恐怖造成,农民群众起来后,即占据县城,先解决任应歧军队后,旋即设法解决魏益三军队,造成割据局面。
③闻麻城、罗田之山间,我们有四十余支快枪,即速派一得力人去指挥发动。
④在各县各乡极力整顿我们的党,发展我们的党,洗涮一切动摇犹疑的小资产阶级分子,把广大的勇敢的忠实的工农加入,并提他们来作党的干部,从这斗争中来改造我们的党,以党来领导农民暴动,严格执行党的纪律。
⑤要与京汉路骚动取得联络。
而这一切工作,目前都得由他来牵这个头。可这个头究竟该怎么牵:省委的指示仅仅只是一个原则的要求,而且在某些地方,与黄麻目前的实际情况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