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红军不姓“石”
围的一切:安顺场渡口两岸有着百来户人家,对岸建有半人高的围墙,修有几处碉堡。碉堡等防御工事倚靠着北岸的悬崖峭壁,峭壁上开凿了一条石阶小道,这条小道是通往对岸的唯一道路。
河水很急,河面大约有300米宽,深度约有三四丈。人一下水,就会被急流卷走。唯一过河的希望就是缴获的那只木船。
大渡河的渡船,样式奇特。它的船头高高翘起,以抵挡湍急的水流。渡河的方式也颇为曲折。船上需要8个船工,先要将船逆流拉上五六十米,再顺着水流斜划至对岸。船到对岸时,必须对准河埠头,不能靠前或者靠后,否则一不小心,船就会触礁。红军找到了12个有经验的船夫,他们熟悉渡口的水路,也有胆量冒着被对岸敌人击毙的危险载着红军渡河。
这天清晨,红一团一营的营长孙继先,亲手挑选了17名战士组成渡河突击队。孙继先自幼学习武术,专攻杨家枪谱,武艺高超。他从1931年参加宁都暴动,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身经百战,却毫发未伤。17名勇士每人配有一把大刀,一把冲锋枪,还有一支短枪和五六个手榴弹。由炮手赵章成和三个特等射击手组成掩护阵容。
强渡早上7点开始。船刚驶离南岸,北岸的敌人就开火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渡河的小船上。小船在风浪中颠簸,四周是打偏的子弹溅起的浪花。有一发炮弹恰巧落在船边,打得小船剧烈摇晃。杨得志在他的回忆录里描写道:“我的心一阵紧张,只见渡船随着巨浪起伏了几下,又平静了下来……”船继续前进,不久又出现了险情。水流太急,船工们把握不住方向,小船飞快地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了大礁石上。若再下滑到漩涡中去,就会翻船。这时候,船上跳下了4个船工,站在水中,用背抵着船,船上另外4个船工拼命地撑动竹篙,过了一阵,船终于前进了。
岸上进行火力掩护的赵章成,是一位百发百中的神炮手。他打出的炮弹不偏不倚,在阻止勇士们上岸的敌人中开了花。守卫渡口的川军向北逃去,17名勇士趁机上岸攻占了北岸。
后来,红军又在下游找到了两条船,于是点起篝火昼夜摆渡。但是安顺场水深渡口小,如果红军全部由这里渡河,需要花上比渡过金沙江更长的时间,甚至需要一个月。而围追的敌人几天内就能赶到安顺场。
红军必须迅速渡河。毛泽东发过誓,决不让红军重蹈石达开的覆辙。红军改变了原来的计划,放弃从安顺场过河。毛泽东和往常很多次一样,挑选了一条出人意料,几乎无法行走的道路:派遣突击队沿大渡河谷的西岸北上,夺取另一处要塞——泸定桥,主力红军从泸定桥过河。已经渡过河的红一师,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沿大渡河东岸向北前进,牵制敌人,掩护西岸的红军主力。
红军的指挥员中,只有朱德曾经走过泸定桥。他在四川军阀部队里打仗的时候,被迫和几个士兵从云南辗转回四川。他们就是渡过金沙江,走过泸定桥后到达安全地带的。
而通常,过往泸定桥的人,都是在成都—拉萨一线行走。从成都出发,沿着大渡河东岸北上,过了泸定桥后往西,到达拉萨。或者从拉萨过来,沿着相同的路线反向而行。很少有人会穿越大渡河西岸,跨过泸定桥北上。红军能否安全过河,一切都取决于部队能否在蒋介石猜透毛泽东的意图前,通过大渡河西岸几乎无人行走的小路,夺下泸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