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说日篇


    【译文】

    儒者有人认为早晨太阳出来和傍晚落下时离人近,太阳正中时离人远;又有人认为太阳正中时离人近,日出日落时离人远。那些认为日出日落离人近、日中离人远的,是见日出日落时太阳大,日中时太阳校观察物体近就大,远就小,所以日出日落时离人近,日中时离人远。那些认为日出日落太阳离人远、日中时离人近的,是见日中时天气温暖,日出日落时天气寒冷。由于火光离人近就温暖,离人远就寒冷,所以认为太阳正中时离人近,日出日落时离人远。两种议论各有见解,因此是非曲直无法确定。按实际来说,太阳正中时离人近而日出日落时离人远。用什么证明呢?拿在屋下树棵竿子来证明。房屋高三丈,竿子在屋梁下面,把它笔直地立起,竿尖顶着屋梁,下面抵着地,这样屋梁离地就刚好三丈。如果把竿子斜靠着屋梁,那么竿子就会朝一边倾倒,不会顶着屋梁,这是因为离地超过三丈的缘故。日中的时候,太阳在天的正中,就象竿子笔直地立着离地只有三丈一样。日出日落的时候,太阳斜斜地附着在天边,就象竿子朝一边倾倒离地超过三丈一样。像这样,太阳正中时离人近,日出日落时离人远,就可以理解清楚了。试试再让堂屋的正中坐一个人,另一个人在屋顶上走,当他走到屋顶正中的时候,正好在坐着的人上面,这是因为屋顶的人跟屋内坐着的人相离刚好三丈的缘故。如果屋顶的人是在东边屋脊或西边屋脊上,那么他与屋内坐着的人相离就会超过三丈。日中时的太阳,就像人在屋顶的正中;那刚出来和刚落下的太阳,就像人在东边屋脊与西边屋脊上。太阳正中离人近,所以温暖;日出日落离人远,所以寒冷。但是日中时的太阳小,那日出日落时的大,这是由于太阳正中时阳光明亮,所以看起来小;那日出日落时阳光暗淡,所以看起来大。就像白天看火,火光小;晚上看火,火光大一样。既然用火作了应证,再用个星星来作证明。白天看不见星星,是因为阳光照耀淹没了它们,夜晚没有阳光照耀,星星才能看见。太阳和月亮,跟星星同类。由于天亮和傍晚阳光微弱,所以看起来太阳就大了。

    【原文】

    32·11儒者论日旦出扶桑(1),暮入细柳(2)。扶桑,东方地(3);细柳,西方野也(4)。桑、柳,天地之际,日月常所出入之处。问曰:岁二月、八月时,日出正东,日入正西,可谓日出于扶桑,入于细柳。今夏日长之时,日出于东北,入于西北;冬日短之时,日出东南(5),入于西南。冬与夏,日之出入,在于四隅,扶桑、细柳正在何所乎?所论之言,犹谓春、秋,不谓冬与夏也。如实论之,日不出于扶桑,入于细柳。何以验之?随天而转(6),近则见,远则不见。当在扶桑、细柳之时,从扶桑、细柳之民,谓之日中。之时(7),从扶桑、细柳察之,或时为日出入。若以其上者为中(8),旁则为旦夕,安得出于扶桑,入细柳?

    【注释】

    (1)根据文意,疑“论”下脱一“曰”字。后文有“儒者论曰”,可证。扶桑:地名。传说在汉时中国东面二万余里处。

    (2)细柳:地名。又称昧谷。传说西方日落之处。

    (3)根据文气,疑“方”后脱一“之”字。《艺文类聚》卷一、《太平御览》卷四引《论衡》文作“东方之地”,可证。

    (4)根据文气,疑“方”后脱一“之”字。《艺文类聚》卷一、《太平御览》卷四引《论衡》文作“西方之地”,可证。

    (5)根据文气,疑“出”后脱一“于”字。上文“日出于东北,入于西北”,可证。

    (6)根据文意,疑“随”上夺一“日”字。

    (7)句不可读。根据文意,疑是“日中”二字重出漏抄。

    (8)若:根据文意,疑“皆”字之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论衡简介 >论衡目录 > 说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