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
一点都不错。现在有了分别心了,大悲咒有什么作用,六字大明咒又是什么,这些都知道,恐怕楞严咒更灵吧!完了,一有了分别,效应就打折了。
那么,照是什么呢?我们做功夫说观照,照字上面加一个观,观与照一样不一样呢?心经一开头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观是想,照是照,两者不同。观不是用眼睛看,例如你打坐时,晓得自己的念头起起伏伏,来来去去,这是观。又如念佛的时候,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口+育!明天早上八点钟要起床,闹钟忘了上发条,糟了!我念佛怎么想到别的地方去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过,想想没关系,嗳呀!又错了。这是观的境界。功夫到达了照,就不用观,如同太阳出来了,全体没有杂想,没有妄念,宋明理学家称之为清明在躬,这是照的境界。观与照的道理在唯识学瑜伽师地论里,叫作寻与伺机,观有寻找的意味;伺是不须寻找,在那里等着、照着。
有照有觉就是当你在打坐念佛时,一边在念,一边心里在看着念头,看有无杂念,但是,这还只是觉照的初步。做功夫真达到觉照的境界,在梦中都还在觉照;真修行人在梦中的起心动念,与平常醒着一样清楚,而且能做得了主。白天不敢乱想,白天不敢想坏事,到了梦中都出来了,就做不了住了,这样的修行是没有用的。即使在梦中都能够做得了主,还得更进一步,做到无梦的境界,在睡眠中还能知道心性的根本,这才是有照有觉的境界。能够达到这个境地,只是菩萨境界的初步,以圆觉自性来讲,有照有觉还是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所以,真正登地以上的大菩萨常觉不祝常觉,永远在清醒中,这个觉就是菩提,菩提就是觉悟。假如你永远有个觉,动都不敢动,一动不觉了,那就是有住,而不是不住,真的菩萨境界是常觉不住,不住在觉的境界中,也不抱着一个觉照的境界,有一个觉照的境界就有所住了。禅宗的六祖因金刚经里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修行的一个方法,如果以圆觉的境界来讲,应该改为本无所住而生其心,悟了道以后,就是本无所住了,此心本无所住,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照与照者,第一个照是能照,下面的照者是所照,例如妄念是所照。能照与所照,同时寂灭,同时都空了,这才是得道的境界。【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
你说什么叫作空呢?你说打起坐来,有个清静,有个空,还有个境界,那就糟了,那是意识形态妄想所造成的,搞鬼的就有个鬼的境界,玩神的就有个神的境界,修道的就有个道境界,求空的就有个空境界,这些都是自己的心意识所造出来的。那么,什么才是真的空呢?--寂灭。佛有个比喻,自己把自己的头一刀砍断了,就再也没有人想说要砍什么头了。真正的空是无量无边,没有境界。很多人打坐不能入定,都想去掉妄想,越搞越忙,都是自作障碍,自认为有个空,拼命做功夫求空。其实,我们的自性本来就是空,不用再求个空,我们的自性本来就在定中,如如不动,从来没有动过。则以碍心自灭诸碍,一切唯心所造,一切唯心解脱,把自己的障碍心拿掉,自然就没有障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问题解决了,就一切没事了,也没有另一个不受障碍的境界。【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
修多罗教是指佛所说一切经典,佛说他所讲的一切经典如同指出月亮在哪里的标记,假如我们看见了月亮,知道了月亮在哪里,那么,这只指出月亮的手指就不需要了,因为指头不是月亮,在楞严经里,佛也说了八个字以指指月,指非是月。不要把指头当成月亮了,佛经只是指头,指出真理在哪里,不要把佛经所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