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试论《坛经》的禅学思想
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由此可见,慧能显然不赞成不用文字语言。大慧珠海禅师曰:经有明文,我所说者,义语非文,众生说者,文语非义,得意者超于浮言,悟理者超于文字,法过语言文字,何向数句中求,因而禅宗乃有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而在达磨初传禅法,并未言不立文字。因他有《楞伽经》四卷问世,三祖亦有《信心铭》,四祖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五祖有《最上乘论》,就是六祖亦有《坛经》传世,怎能说禅宗是不立文字的呢?何况大藏经中的诸宗部,亦以禅宗所留下的语录文字最多。即是慧能不识一字之说亦属讹传。归纳不立文字之义,其实有三:一者,佛教之宗旨,在于求解脱,盖慧能乃中唐之世,诸宗竞秀,所以研习佛教义理者很多,但不重实践。针于此,祖乃提倡修行实践,矫正空谈之过,提倡亲证,弥补专事知解之失也。二者,修行人当致力于开佛知见,不应执着文字。说不立文字,乃警之以文字乃渡河之舟,标月之指也。令行人超情离见,屏除语言文字相之束缚,体悟不生不灭之本性。三者,证悟必须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因为诸佛妙理,实相之法,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非口说心思及文字所能描述,唯亲自体验证悟可知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故《中论疏》曰:大乘实相,言亡虑绝。由此可知,不立文字之旨,实为历代祖师的权便巧说,然为引导众生,又不得不说也。所谓籍教明宗,依教明禅是也。所以不立文字更确切地说是不执着语言文字相,教外别传应该是离开言教亦无别法可传,然而无上妙道是亲证境界,又非是语言文字之教义所能传达表示。

    三、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解脱论

    《坛经》的理论核心是解脱论,它一般并不涉及宇宙的生成或构成等问题,而是注重解脱与修行实践的紧密的结合,它反对任何理论的空谈,认为解脱从根本上并不是纸上谈兵,而应该是名符其实,所以它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从而开辟了禅宗重实践的解脱道路。这正充分体现了佛教的人本精神,也是人间佛教的萌芽。慧能禅法的解脱论又是围绕着自心的迷悟而展开的,它的修行实践,旨在明心见性,识心自度,不假修习,顿悟成佛。把人的解脱归结为心的解脱,所谓,若心不解脱,人非解脱相应,所以慧能提倡直指人心,顿悟成佛,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它以般若实相来贯通涅佛性说,以般若学的遮诠方法来显自心佛性的真实性,使自心佛性不再是一个可以观、可以修的真心,而是心与性统一于一念之当下,破除一切执着,任心自在。他认为,自心圆满具足一切,自心有佛,自性是佛,迷悟凡圣皆在一念之中,不必向外寻求,只要识心见性,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便能解脱成佛。如《般若品第二》中曰: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佛性、自性与自心

    《坛经》在解脱论上是主张佛性论的,而佛性的实质,即是心性论,也等于说解脱的关键即在于自心的迷悟,前念迷即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所以禅宗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也就是把修行的着眼点,落实到自身、自心、不假外求。

    在慧能的禅法体系中,心是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是整个解脱论的其石,而且集中体现了南宗禅特别的般若思想特色。在《坛经》中,论述有关心的学说时,阐述了很多心的概念,如自心、本心、自本心、妄心,邪心。如《坛经》中曰:菩提本清净,起念即是妄。又曰:若言看心,心原是妄,妄如幻故,无所看也。心主要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精神现象,个人的内在生命主体。心的本来状态是清净的,而在凡夫只有在清净的觉悟状态下是清净的,而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迷妄的,在这一点上,吸收了《起信论》的一心二门说,视世人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试论《坛经》的禅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