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维摩诘经》思想对《坛经》思想之影响
    《维摩诘经》思想对《坛经》思想之影响

    [韩国]金尧炫

    一、从《坛经》思想形成之背景看《坛经》与《维摩诘经》的相关性

    慧能,生于公元638年(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圆寂于公元731年(唐玄宗先于十九年)。他俗姓卢,出身破落官僚家庭,家境比较贫苦,曾以卖柴为生。后来投靠寺院,为行者,在寺院从事打柴、推磨等劳动。由于他对佛教义理很有领悟,得到了禅宗第五祖弘忍的赏识,传给他衣钵,后来成了禅宗第六祖。慧能所创造的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大改革。它不追求烦琐的宗教仪式,不讲累世修行和布施财物,不主张念经拜佛,不研究经典,甚至不讲坐禅,主张专靠精神的领悟把握佛教义理,总之,提倡顿悟。本文首先从慧能思想形成之背景来探讨《坛经》与《维摩诘经》的相关性。

    据《坛经》,慧能生涯可分为三期:一是出家之前;二是从弘忍门下到隐居生活;三是从受戒到圆寂。其中二是慧能大乘顿悟不二法门思想形成时期,三是他宣扬大乘顿悟不二法门思想时期。

    慧能在弘忍会上住了8个月,在《坛经三》中记载:

    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个余月。

    但是,他离开弘忍后,16年(或者5年)时间在哪儿隐居生活,各家说法不同。例如,王维撰《六祖能禅师碑铭》说:

    禅师逐怀宝迷邦,销声异域,众生为净土,杂居止于编人;世事是度门,混农商于劳侣。如此积十六载。

    又,柳宗元撰《赐谥大鉴禅师碑》说:

    (慧能)遁隐南海上,人无闻名。又十六年,度其可行。

    又,大乘寺本《韶州曹溪山六祖师坛经》记载:

    某甲后至曹溪,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县避难。

    经逾五年,常在猎中。虽在猎中,常与猎人说法。

    据敦煌本《坛经》,慧能讲法的时候,引用过两部经典经文,是《维摩诘经》和《菩萨戒经》。他不懂文字,只能凭听经文来理解道理,在《坛经八、四二》中记载:

    (慧能)为不识字,请一人读,慧能闻已,即识大意。吾一生已来,不识文字,汝将《法华经》来,对吾读一遍,吾闻即知。法达取经到,对大师读一遍,六祖闻已,即识佛意,便与法达说《法华经》。

    而且他明心开慧,都是听到别人诵经或讲话而得到的。在《坛经》记载:

    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

    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这就是说,慧能觉悟得法、接人讲话时引用过的经文,是从听别人诵经和讲话而得到的。那么,慧能在哪听到佛法呢?笔者认为,有两个时期,慧能听到佛法。一是,在弘忍门下修习过程中;二是,在隐居生活中。

    慧能在弘忍会上8个月修行,只在碓房天天劳动,可能没有机会与别人学习佛经,而且没离开过后院,在《坛经八》慧能说:

    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至堂前。

    但是,他在后院,听到别人诵经的可能性很大。因为,他住的地方是刚入门修行而还没受戒(沙弥戒或比丘戒)的人,即行者们的住处。他们的主要功课之一是诵经,特别沙弥阶段的人着重于诵经来修行,因此他们基本上整天诵来诵去。这样环境,肯定给不识文字的慧能提醒了很多佛教教理,所以,他作呈心偈而觉悟受法的机会,是从一位沙弥诵经(即神秀的呈心偈)而得到的。在《坛经八》记载:

    有一童,于碓房边过,唱颂此偈。慧能一闻,知未见性,即识大意。能问童子言:适来诵者是何偈?童子答能曰:你不知大师言,生死大事,欲传于法,令门人等各作一偈来呈看,悟大意即付衣法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维摩诘经》思想对《坛经》思想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