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版本及内容流变
3)契嵩本
契嵩本书名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故又称曹溪原本。据《普慧大藏经》记载,该版本是宋代名僧契嵩于宋致和年间(约公元1055-1056)改编的,有一卷、十品、两万一千多字。其大梵寺说法部分与敦煌本、惠昕本大致相同,但其他部分字数大大增加了。这种版本的最早是北宋仁宗至和三年(公元1056)刊行的。宋吏部侍郎郎简所撰《六祖法宝记叙》一文称:
达磨赉衣钵,航海而来,以其法传慧可,
可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慧能,而复出
神秀。能于达磨,在中国为六世。故天下谓之《六祖
法宝记》,盖六祖之所说其法也。然六祖之说,
余素敬之。患其为俗所增损,而文字鄙俚繁杂,殆不
可考。会沙门契嵩作《坛经赞》。因谓嵩师曰:若能
正之,吾为出财模印以广其传。更二载,嵩果得曹溪
古本,校之勒成三卷。璨然皆六祖之言,不复谬妄。
乃命工镂板,以集其胜事。
然而,这种三卷的契嵩本今已难得一见。所幸的是,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禅僧德异在吴中刊行了一种《坛经》,他在序文说:
坛经为后人节略太多,不见六祖大全之旨。德
异幼年,尝见古本。自后遍求三十余载,近得能上人
寻到古本,遂刊于吴中休休禅庵。至元二十七年
庚寅岁中春月叙。
据学者研究考证,德异幼年所见到的、后来刊行所依据的古本,就是契嵩的编纂本。但是,经文已不是三卷,而是一卷十门,21000字,史称德异本。这个版本在日本发现了元延枯三年(1316年)的刻本,称为元枯本,是经高丽而传人的。德异本翻刻本极多,明末高僧憨山大师重刻的曹溪原本,也就是这种本子。
(4)宗宝本
宗宝本又称流通本,即元朝僧人宗宝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的改编本,题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此本经文后有宗宝作于公元1291年的跋文:
六祖大师平昔所说之法,皆大乘圆顿之旨,故
目之曰经。余初入道,在感于斯,续见三本不
同,互有得失,其板亦已漫灭。因取其本校雠,讹者
正之,略者详之,复增入弟子请益机缘。庶几学者得
尽曹溪之旨。按察使云公从龙,深造此道。一日过山
房,睹余所编,谓得《坛经》之大全,慨然命工锓
梓,颛为流通,使曹溪一派不至断绝。至元辛卯
夏南海释宗宝跋。
经宗宝集成的《坛经》,在四个版本中篇幅最长,达到了24000多字。这也是流传最广的版本,普遍收录于明版诸本大藏经中,所以也称流通本。
那么,这四个版本是什么关系呢?
有人说,在坛经各本当中,敦煌本为最古,它是后来各本《坛经》的基础(宇井伯寿《坛经考》)。胡适先生在《神会和尚遗集》中说:敦煌写本《坛经》是《坛经)最古之本。周绍良先生更干脆,在《敦煌写本坛经原本)整理说明及考定中指出:敦煌所发现的本子,正是法海集记的原本是唯一的原本,在惠昕整理《坛经》之前,再没有其他原本,这是可以肯定的。
情况果然如此吗?
在敦煌本《坛经》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经文:
吾灭后二十余年,邪法缭乱,惑我宗旨。
有人出来,不惜身命,定佛教是非,竖立宗旨,即是
吾正法。
这段经文是在暗示,慧能圆寂二十年之后,弟子神会携法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