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无相颂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严经》云: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直心正念就是真禅者,若能心念行为正直,没有妄念,净心相应,就如永嘉禅师所言:行住坐卧皆是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如是修行,必能获得摄心的禅定功夫。

    2、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孝在中国社会是千年道统,认为百善孝为先。孝道是做人的基础,是人天性自然的流露,也是成佛、成菩萨的大根大本。在中国,假如对双亲不能尽孝,就是大逆不道。一般人认为出家人是不孝之举,实则佛法倡导的孝是大孝,佛教要求佛子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七众佛子不单要报现前父母恩,还要报七世父母恩,甚至要报无始来的父母恩,这就要求佛子从孝养父母扩大到孝顺一切众生。义在中国儒家,也是德行之一。孔子说:义者,宜也。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行无不宜谓之义,指合宜的行为或正当的行为。人的行为如果能耻于为恶,就可称为义。佛法认为遵守伦理道德规范,讲求人格与操守,对上尊敬,对下怜悯,尽自己的力量协助他人,甚至能做到舍生取义,就是义则上下相怜。

    3、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六祖此处说让,指谦让或退让,彼此不为利益相争,互尊互敬,自然能和睦相处,和衷共济。中国古诗云: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何等清闲。在社会中,如果不惜牺牲他人,翼求利益全归自己,这样的人际关系,实在难以做到和睦。佛法认为忍是出世间的美德,可以平息内心嗔恨之火,称为忍辱波罗蜜。《法华经》云:如来衣者,柔和忍辱衣是,这里的忍是指能忍之心,而辱是指所忍之境,以能忍之心对治所忍之境就能防止一切障碍恶业发生,就如同护身之衣,保护佛子的法身慧命。同时,佛法认为能忍就能成就功德,《佛遗教经》说: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又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法句经》云:节身慎言,守摄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强。人要是能忍让谦和,什么事情都容易解决。心常慈忍,不报愚迷无道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自在随缘。

    4、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这一句偈,六祖是强调修行的态度。古代需要用火时就在木头里钻而取火,非常艰辛。钻木取火是精进、勤奋修行的意思。身为佛法修行人,除了诵经礼佛、静坐参禅外,还荷担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重任,需要长期精进不懈的修持,才能获得智慧,得到解脱,继而转凡入圣。淤泥生莲与钻木取火一样,木里包括有火的特性,淤泥却可以生出清雅的莲花,正如每个人皆有佛性。四众佛弟子虽然身处五欲尘劳的娑婆世界,但清净无染的菩提的确是从浊恶世中真实得到的,所谓烦恼即菩提。只要有恒心,经过精进不懈的修持,就可以从凡夫众生提升到佛菩萨的境界。同样,人间也可以建设成净土。

    5、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道德经》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的言词都不华美,华美的言词都不真实。人有病就要服药,良药大多数是苦的,但却有利于治病,然而一般人却宁愿吃包着糖衣的毒药;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然而凡夫的习性总爱听谄媚的甜言蜜语。六祖在此处强调佛子要修心,即修正自己的行为,别人指正自己的错误,就是心灵治病疗疾的良方,能够得到智者的批评是一件幸事,因为人人都知道多栽花,少栽刺的道理。越不喜欢听的话,其实都是对我们最忠诚的劝告。从善如流,才能够吸取众人的智慧。

    6、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一个人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时改正就无大碍,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从而由小错到大错,由大错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无相颂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