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四十一
州。其年,又以北管州之静乐县来属。七年,置临津县。九年省合会、岢岚、太和三县。贞观元年改临津县为合河。三年又置太和县。八年又省。天宝元年改为楼烦郡。干元元年复为岚州。

    元领县四,今三:宜芳。静乐。合河。一县割出:岚谷入岢岚军。

    州境:东西三百二十里;南北二百七十八里。

    四至八到:东南至西京一千二百二十里;东南至东京一千一百里;南至长安,取太原路,一千五百八十里;东至忻州二百四十里;南至石州二百三十里;西至胜州界一百八十里;西至麟州三百里;北至朔州三百里;东南至太原府二百五十里;西南至银州三百里;西北至胜州一百九十里;东北至代州三百里;东北至朔州三百七十四里。

    户:唐开元户:一万七百二十六。皇朝户:主二千七百三十;客一千四百七十二。

    风俗:同忻、代二州。

    人物无。

    土产:知母。五色龙骨。朮。松柏木。熊皮,贡。麻。石蜜。

    宜芳县。旧一十三乡,今六乡。本汉汾阳县地,属太原郡。后魏末,于今县北置岢岚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汾源县。大业四年,改汾源县为静乐县。八年,分静乐县置岚城县,属楼烦郡。唐武德四年,改为宜芳县,属东会州。六年,省会州,改属岚州。故郡城,即魏置于此。武德中,为岢岚镇。大定中,加兵三千,其后李迥秀又加兵六千人,号为“岢岚军”。开元后,废之。论者以为:“此地为突厥之要冲,不可废镇,故有河北之乱。”秀容城,即汉汾阳县城。刘元海所筑,元海因感神而生,姿容秀美,故自目。其城在郡西南三十里。羊肠阪,石磴萦委若羊肠,又古积粟之所也。岢岚山,后魏以山名邑,在县北九十八里。高二千余丈,与雪山相接。岢岚镇。在县西北九十八里。

    静乐县。东四十五里。旧十乡,今三乡。本汉汾阳县地。城内有堆阜三,俗名“三堆城”。后汉末,属九原县。隋开皇三年,自今宜芳县北移岢岚镇于“三堆城”。十八年,改为汾源县。大业三年改为静乐县。唐武德四年于县置管州。五年改为北管州,因管涔山为名,六年省。县属岚州。圣人山,有古仙之迹,故有此号。繋舟山,在古秀容界,尧遭洪水,繋舟于此,山因以名之。管涔山,在县北一百三十里。一名“菅涔山”。《山海经》云:“汾水所出。”涔,音岑。菅,音奸。土人云:“其山多菅草,或以为名。”又为“管”字。《前赵录》:“刘元海族子曜,尝隠于管涔山,夜有二童子入,跪曰:‘管涔王使小臣奉谒赵皇帝,献剑一口。’置在前,拜而去。以烛视之,剑长二尺,光泽非常,背有铭曰:‘神剑服御除众毒。’曜遂服之,剑随变为五色。”壶口山,《禹贡》曰:“壶口,治梁及岐。”《汉书》曰:“山在北屈东南。”《水经注》云:“在北屈县故城北十里。”燕京山,《水经注》云:“桑干水,潜承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天池也。”风山,《水经注》云:“风山,其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冬夏不止。”按《九州岛志》云:“马邑之地,风多寒冱,冰一二丈。”白马山,《山海经》云:“白马山,其阳出玉,其阴出铁。”楼烦城,《冀州图》云:“楼烦城,在县东北七十里。”《史记》云“楼烦,匈奴国。赵武灵王置有盐官”是也。三堆城,在县南八十里。故县城于此置。城内有堆阜三,因以名之。长城,《隋图经》云:“因古迹修筑长城,起合河县北四十里,东经幽州,延袤千里。”汾阳宫,大业四年置,末年废,在县北三十里。大河,河水北从马邑界南流至临泉县,入离石郡界。天池,俗名“祁连汭”,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周回八里。《水经注》:“桑干水,潜承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天池。”池在京山之上,俗谓之“天池”。阳旱不耗,阴霖不滥。常有人乘车,大风飘之于水,有人获其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太平寰宇记简介 >太平寰宇记目录 > 卷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