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四十一

    平遥县。东南八十里。旧三十乡,今四十乡。本汉平陶县地,属太原郡。晋改隶太原国。后魏以太武帝名焘,改平陶为平遥。隋属西河郡。义宁元年,于介休县置介休郡,平遥县属焉。唐武德元年于此置介州,县属不改。贞观元年省州,县入汾州。中都故县,在县西十二里。属太原郡,汉文帝为代王都于此。谒戾山,在县东南五十里。一名“麓台山”,《山海经》云:“谒戾之山,婴侯之水出于其阴。”侯甲水,《冀州图》云“侯甲水起平遥,北流入太原界”是。京陵。在县东北七里。《礼记》:“赵文子与叔誉观于九原。”即此处也。注云:“九原,卿大夫之墓地。有城,即周宣王所筑,汉曾立京陵县焉。”

    介休县。东南六十里。旧二十六乡,今十二乡。本秦、汉之旧县,在介山西北,因以名之。后魏明帝时,为胡贼所破,至静帝更修筑,迁朔州军人镇之。因立为南朔州,仍属汾州。高齐省介休入永安县。周武帝省南朔州,复置介休县。宣帝改介休为平昌县。隋开皇末,又改平昌县为介休县。义宁元年,于县置介休郡。唐武德元年,改郡为介州。贞观元年州废,县归汾州。汾水,在县北十二里。介山,一名“横岭”,地名“绵上”。《左传》:“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不及,遂与母偕隠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杜注:“西河介休县南,有地名绵上。此山即绵上田之故地,汉以为县。’”《郡国志》云:“介山上有子推冢幷祠存。”雀鼠谷,在县西十二里。昭余祁,《吕氏春秋》云:“大陆,又名呕夷之泽。”《周礼》“幷州薮,俗名邬城泊”是。按:薮自太原祁县,连延西接至此。板桥城,《郡国志》云:“刘渊击刘琨于此。”中都城,《冀州图》云:“中都县城东北五里。”《春秋?昭公二年》:“晋侯执齐无宇于中都。”是此。郭林宗冢。在县东南二十里。周武帝时,除天下碑,唯林宗碑诏特留。

    灵石县。南一百二十里。旧六乡,今八乡。本汉介休县地。隋开皇十年,因巡幸,傍汾开道,取其平直,得石文,曰:“大道好吉。”因分置灵石县。以今县西获瑞石为名。今县东南有高壁岭、雀鼠谷、汾水关,皆汾西险固之所。静岩山,在县东北二十里。即太岳,下有五龙泉,即文公封子推绵上之田是此。介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汾水,在县北十步。深一丈,阔三丈,北自汾州介休县界流入,经绛郡西南流入河。《水经》云:“汾水又南过冠爵津,与桐水合。”按《注》云:“汾水,关名也。在雀谷,一名‘爵津谷’,俗谓之‘雀鼠谷’。”灵泉,《郡国志》云:“岳庙下有灵泉。”即五龙之水。以供祭祀,鼓动即泉流,声絶则水竭。岳庙,《冀州图》云:“绵上田岳庙甚灵,鸟雀不栖其林,猛兽常守其庭。”贾胡堡。在县南三十五里。义宁元年,义师次霍邑,隋将宋金刚拒,不得进。屯军贾胡堡;会霖神语曰:“若向霍邑,当东南傍山取路。八日两止,我当助袭破之。”高祖使人视之,果有微路。笑曰:“此神不欺,赵襄子岂负我哉!”后如其言。

    岚州

    岚州。楼烦郡。今理宜芳县。《禹贡》冀州之域。历代所属与幷州同。春秋时晋国之分。晋灭,后为胡楼烦王所居。赵惠文王灭楼烦而有其地,以为县。其后北境属燕。秦为太原郡地。在汉,即汾阳县地。汉末,其地无郡邑。曹魏遂立新兴郡于此。西晋末,为刘元海之地。赵石勒,为后赵。永和六年,冉闵灭之,即为魏地,寻属。前燕,后为苻坚幷之,坚败,后魏道武帝克幷州,围中山,遂有其地。后魏末,于此置岚州,因界内岢岚山以立名。隋大业中,于静乐县界置楼烦郡。唐武德四年,平刘武周,置东会州。领岚城县,又以北和州之太和县来属。其年,分岚城置合会、丰闰二县。仍自故郡城移岚州于废东会州置岚州,旧领岢岚一县,县移旧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太平寰宇记简介 >太平寰宇记目录 > 卷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