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罪
在1991年。
“投机倒把”是计划经济价格“双轨制”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投机倒把”的定性也在发生变化,从“二道贩子”的恶名,演变到“倒爷”这种诙谐的别称。
全中国最知名的“倒爷”是南德集团的牟其中。20世纪80年代末,牟其中对中国与美国、苏联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成功地当上了国际舞台上的“倒爷”。1991年,他利用800多火车皮的中国产品(其中包括积压的罐头、日用品、轻工产品、机械设备,涉及中国300多个工厂的产品),从苏联换回了四架民航客机和众多航空器材。“牟其中罐头换飞机”,一时间成为中国人口口相传的美谈。
1997年刑法修改,投机倒把被取消。2008年,适用了整整20年的《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被宣布失效。自此,“投机倒把”成为了一个历史性词汇。
“投机倒把”的罪名,曾经让成百上千的温州人心惊胆战,如同紧紧地扣在温州这座城市上空的“紧箍咒”。时过境迁,回想起历史的吊诡、温州的凄惨与曾经付出的血淋淋代价,不禁让人百感交集,悲从中来。
欺诈起步的市场
经济学家钟朋荣说:“温州模式的背后,隐藏着温州人思维的‘无模式’。”在一穷二白的发家史中,被“无模式”的温州人奉为圭臬的唯有“唯利是图”,他们不择手段、肆无忌惮,于是乱象横生,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异类”。
无知者无畏,无产者无敌。温州的民营经济正是依靠一群这样的无畏无敌者而野蛮生长,其中的主角就有温州农民。
回溯温州泰顺——浙南最大的二手机械设备交易市场的兴起,不得不承认那些并不光彩的细节。20世纪70年代末,泰顺农民用虚假姓名向全国的国营企业投递信函定购各种二手机械设备,设备到货后当即被就地倒卖获利。然后,这些农民又立即在报纸上为“虚假身份者”刊登死亡讣告。当外地国营企业追到泰顺来讨债时,村里的人便哭丧着脸把讣告拿给讨债人看:人死了,向谁催债?
这样的经济诈骗案例,并非单枪匹马操作,而是整个村庄的农民共同参与了。就是依靠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泰顺的农民有了创业的最初资金,二手机械设备交易市场开始起步。
在管理严重不规范的时代背景下,欲望的闸门一旦开启,法制的底线一旦被冲破,温州人的奸诈甚至野蛮的个性,一时间就再也无法收敛。
1981年,《人民日报》刊登文章《温州地区不少社队企业大肆骗钱》:
1.订合同、出广告就凭书包里的一个假印章。“书包工厂”伪造温州市各部门的印章,以及各种对他们有用的印章。凭这样的假印章,骗了全国各地许多单位与个人。刻假印章招摇撞骗,在温州已成为某些人的职业。所以,按读者揭发的厂名去找,好多都是查无此厂。乐清县清北公社农副产品加工厂,经县有关部门批准后,刻了印章,但至今没有资金、厂房、设备和固定人员;印章放在书包和抽屉里,作为投机骗钱的合法招牌。
2.最近,温州市有两个人骗了7万元。起初,这两个人向工商行政管理局打报告,说他们现办厂的厂房、设备、技术力量都有一定规模,请予批准。为了慎重,管理局人员到厂里察看,果真如报告中说的那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就批准了他们的要求。不久,他们骗钱的事情暴露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才知道受了骗。原来,骗人者事先与那个厂的领导拉好了关系,该厂同意骗人者利用他们的厂。像这样借厂行骗的事在温州并非罕见。
3.骗钱发工资。有些社队企业由于没有正式生产计划,时停、时开。开不出工人工资,就想歪门邪道。有一工厂用发假订货单的手段,骗了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