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十八、“飞碟”之谜说明了什么
视觉发现不了,只有用仪器才能测量出来。这还是从一年当中的变化来说的,如果按一天来考虑,那么太阳离我们远近的变化就更少了,一般只有几千公里,更是微不足道。所以可以说早晚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感觉到太阳在一天中的大小变化只是一种假象。

    因此,孔子再博学,也不可能知道这些科学知识,他的认识被当时的实践水平所局限。

    人们对光这种现象的认识曾发生过微粒说和波动说之争。微粒说令人满意地说明了光的直线散布、反射或折光等现象,得到实验的证明。但是,光在遇到小小的障碍时,会像波一样在它的边缘绕行,或者在穿过小空隙时,会提供一幅环形、线形或斑点的明暗交错的画面,分解为种种单色光(光的绕射)。实验中的这些现象,只有根据波动说才能说明。两派各自有实验证明自己的正确和对方的错误,时而这一派占上风,时而那一派占上风,谁也说服不了谁。直到本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量子理论,光的本性有双重性:辐射能是由光子输送的,而光子所取的路径却由波动场导引。这就说明,光既是微粒,又是波。后来许多科学家的精密实验,证明了爱因斯坦的正确。

    20世纪以前的实验不能很好地解释光的二重性现象,而后来的科学实验才证实它。这也说明20世纪以前人们对光的实验有局限性。因此,实践这个标准是发展的,一定时代人们的实践是有局限性的。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大家知道瞎子摸象这个故事吧。有一个国王把一群瞎子叫来,又把大象牵出来,指给他们,让他们说说象是个什么样子。瞎子看不见,只好围住大象用手摸。一个摸到象的耳朵,说:“我知道了,原来大象像一个簸箕。”一个摸到象腿,说:“我知道了,原来大象像一根柱子。”摸到身子的说象是一堵墙,摸到尾巴的说象是扫帚。各自都有依据,互相争论不休,引得旁观者哈哈大笑。对大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瞎子们的认识也反映了客观实际,谁也不是主观捏造出来的,为什么他们都错了呢?就是因为他们的实践有局限性,只反映了一部分客观实际,却把这一部分误当作了整体。

    正像20世纪以前,人们只能解释光是微粒却不能解释光同时也是波动,因为那时的实践有局限性。现实生活当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尤其是在科学研究当中,往往一种理论一时难以证明,需要经过很多年甚至几代人的实践,才能判明谁是谁非。

    英国的内科医生威廉•哈维在1628年就提出了关于血液循环的理论。但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长期没有得到证实。只是在60年后,由于显微镜的发明,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进展,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直接用显微镜观察到蝌蚪的血液循环,才证实了这一理论。

    科学家提出自己的理论、学说,无疑都希望马上能够得到证实,以便知道自己千辛万苦研究出来的成果是不是正确。然而事实往往使他们不能够如愿以偿。有些人不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乐,反而带着屈辱的罪名离开人间,这虽然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但又是常常不可避免的。这种情况就是由实践的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说,实践这个标准是不确定的,具有相对性。

    同时,实践标准又是确定的,具有绝对性。因为一切主观领域的东西,都要受到它的检验而得到证实或驳倒;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应该而且只能用实践来检验;一切真理归根到底都能被实践所证实,一切谬误归根到底都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这是确定的、绝对的、可靠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够区别真理和谬误,从各种不同观点,不同看法、不同认识当中找出正确的认识来。这一点是不可置疑的。因此我们说,实践标准是绝对的。

    但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条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简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目录 > 十八、“飞碟”之谜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