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沧海桑田话地球
,犹如浮在水上的冰块,开始漂浮;由于地球不停地由西向东旋转,美洲大陆渐渐落后了,裂缝越来越宽,今天的大西洋便出现了。同样,由于其他大陆之间的相对运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格局。就是现在,这些大陆还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移动着。
20世纪以前,人们还一直认为地壳仅在原地做垂直升降运动,海洋和大陆的相对位置是一成不变的,这叫“海陆固定论”。然而,大陆漂移理论所揭示的这种沧海桑田的水平大迁移,从根本上动摇了海陆固定的地球观。它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冲击了传统思想,冒犯了当时的权威。因此,大陆漂移说一提出,立即遭到了地质学家们的抨击。他们反对用大洋两岸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作为原始大陆存在的证据;并用所谓的“陆桥说”来解释这种现象。他们认为各大陆之间曾有过陆路通道,因此,蚯蚓、蜗牛与其他动物得以自由往来。
1926年,14位地质学家在纽约举行了一次讨论会,会上就大陆漂移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是七票赞成,七票反对。鉴于这种势均力敌的局势,会议主席作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他说:“漂移的作用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说明,但就解释古生物分布之迹而论,大陆漂移说比陆桥说要好些。”由于受当时科学观测水平的限制,大陆漂移说在许多细节的解释上还很不成熟,因此,没有得到大多数地质学家的支持。甚至有人讥讽这是异想天开的痴人说梦、玩耍儿童七巧板的发明等。大陆漂移说几乎成了当时所有地质书籍批判和嘲弄的对象。
然而,魏格纳并没有被这股反对的狂潮吓倒。为了寻找大陆漂移说的证据,他曾几次到格陵兰考察。格陵兰是一个气候恶劣的冰雪世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1930年4月他带领一个考察队又来到了格陵兰的海岸基地。九月下旬,他决定亲自把补给运送到设在格陵兰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去。他率领14人着狗拉雪撬,顶风冒雪,在零下65度的酷寒中,艰难地进行。在前进途中,队员纷纷落伍,当他们抵达爱斯密特基地时,只剩下三个人了。当魏格纳在基地上过完了他的50岁生日后,他和一个爱斯基摩人决定再冒险返回海岸基地。
几天过去了,海岸基地始终没有见到魏格纳归来的踪影。第二年夏天,人们才终于找到了他的遗体。大家发现,他是因劳累过度,心力衰竭而身亡的。这位科学勇士就这样牺牲在了追求真理的道路上。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古地磁学、海洋地质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不同领域的科学家都分别找到了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大陆漂移说在沉寂了几十年之后,又重新复活了。科学家发现在几个大洋的中部都有一条深沟,炽热的岩浆不断地从缝里冒出来,向两边移动,逐渐形成了分隔开来的大陆。就连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还是印度大陆向北漂移与欧亚大陆碰撞的产物呢!并且青藏高原现在还以每年10毫米的速度生长呢!
大陆漂移说的创立导致了地质学的一场革命,这一学说把地质学从海陆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地球观中解放出来,证明了大陆和海洋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地球自身长期演化的结果。从此,一个辩证的地球观形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