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宣传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意义
众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长足进步,学校白手起家,泥土台当桌凳,石板做黑板,自编教材,开设国语、算术、体育、歌咏等课程。在校学生由1934年3月最初的10多人增加到了1935年春的60多人。从1934年3月至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的15年时间里,这所具有光荣革命历史和传统的初级小学,共培养毕业生210多人,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培养了有用人才。

    作为根据地的教育机关,列宁小学将教授学生知识与宣传革命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培养莘莘学子与唤醒群众的革命觉悟密切地统一起来。学校通过给同学们教授“马克思是谁呢?是世界革命的领袖。他终生领导着我们穷苦人革命,还把穷人革命的办法指示出来”,“马克思、恩格斯,世界革命二导师”,“拿刀杀豪绅,拿枪打白军”这样的内容,不但传授了知识,而且传播了革命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革命情感。列宁小学适应战时环境的需要,为培养学生保卫革命成果的军事能力,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军事课程。学生们拿着红缨枪、木大刀,练习武术、拼杀,培养了他们顽强勇敢的革命精神和长大参加红军的雄心壮志。学校除教学生文化外,还带领他们参加劳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宣传“闹革命,打江山,穷苦人儿把身翻,要想把穷根剜,跟上红军上前线”等革命道理,鼓舞群众参加革命,保卫和建设西北革命根据地。第一所列宁小学创办起来之后,陕甘革命根据地其他乡、村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陆续创办了列宁小学,推动了根据地普通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好地传播了革命思想和先进文化知识。为全面提高西北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根据地党和政府非常注重发展成人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根据地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为提升群众的文化水平,根据地各个地方相继成立了成年人识字班,开展扫除文盲活动。如华池县各区还开展了“列宁文化运动”,在南梁、刘坪、白马庙、柔远等地办起了16处扫盲识字班和夜校。教学内容上成人教育在识字的基础上,相继增加了默写、唱歌、时事、卫生等内容。这些举措最大限度上使农民和战士掌握了更多的文化知识,大力发展了革命教育事业。

    五、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出版工作对于扩大西北革命的影响,在根据地内外传播先进文化知识,普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巩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胜利成果产生了重要作用

    通过出版红色刊物来推动党的宣传工作,既体现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人对利用新传媒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体现了陕甘边区特委和政府能够得心应手利用新传媒方式开创宣传文化工作的新局面,又表明了根据地文化建设工作,乃至整个根据地建设进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阶段。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教育、激励人民群众,1934年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于南梁根据地荔园堡创办了《红色西北》,1935年1月20日陕甘边特委在南梁创办了党内刊物《布尔塞维克的生活》。中共陕甘边特委宣传部长龚逢春兼任主编的《红色西北》,以黑、红、蓝三色油墨套印,编排精巧,图文并茂,表现了根据地在刊物印刷和出版方面的力量。作为中共陕甘边特委、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机关报,《红色西北》主要刊登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设等消息,尤以红军战讯为最多,并刊登陕甘边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某些决议和宣传号召性文件,有力地配合和推动了陕甘边根据地的各项斗争和建设。对于《红色西北》的出版工作,根据地领导倾注了心血,刘志丹、习仲勋、惠子俊、蔡子伟等陕甘边区党政军领导经常为《红色西北》撰稿,他们还派人设法搞来油印机和质地较好的有光纸、蜡纸和油墨,保证了刊物的印刷质量,使这个刊物受到党政工作者、红军指战员和根据地人民的欢迎。领导人的关注和根据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刘志丹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简介 >刘志丹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目录 > 二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宣传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