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〇、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经济社会政策
说:“为了解决活动经费,游击队有时也出去搞些浮财。把豪绅地主抓来押起来,让他们家属出钱来赎。当时老百姓说话算数,大家说这人名声较好,我们收钱后就把这人放了;大家说那人很坏,我们收钱后把那人也杀了,不杀老百姓不答应。有时候也拉豪绅地主家的小孩,让他们拿钱来赎,马匹、枪支也可以。”高生荣回忆说:“除在苏区进行土地斗争外,赤卫队和游击队还深人白区拉土豪、赶牛羊。当时,在白区拉回的土豪四五十人,统交保卫队管押……保卫队管押的土豪,除少数没有什么劣迹,经群众讨论释放外(如元城子姓高的,樊川李家因乡行较好释放),对绝大多数土豪,在把他们的钱财、牛羊搞来后,都杀掉了。”这是苏区获得财政支持、保障军需的一个主要财政来源。此外,是在分配土地时,“每个村还留五六亩公地,是最好的,给红军解决经费供给”。但这在解决红军给养上不占主要地位。

    在金融方面,南梁政府禁止国民党钞票在苏区流通,曾先后以“陕甘边革命委员会财政委员会”、“陕甘边农民合作银行”、“陕甘边苏维埃银行”的名义发行货币,称为苏票。关于苏票的种类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有四种,即面值一元、五角、二角和一角,由手工刻版,在白洋布上用桐油刷制而成,流通了大约半年时间。另外一说苏票是三种即五角(紫色)、二角(蓝色)、一角(红色);武海潮的回忆也说流通的苏票“票面分为1角、2角、5角三种”。

    三、商业政策

    对于中小工商业者,中国共产党采取保护政策,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指出:“苏维埃应保证商业自由,不应干涉经常的商品市场关系。”因此,南梁政府采取了比较宽松的商业政策,“允许小商人来苏区做生意并予以保护,荔园堡集市允许白区来的小商贩设摊买卖,所得之苏票可向政府银行兑换银元”。为了便利商民交易,南梁政府财政委员会专门设立货币兑换处。同时,在荔园堡、白马庙等地建立了集市,如荔园堡的集市每月开市三次,逢一为集,即农历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为集日。苏区集市刚设立时,由于小商贩不了解苏区的商业政策,“白区商人来苏区者较少,都是一些过去常来这一带做买卖的商人,或在苏区有熟人关系的商人前来交易。后来就逐渐增多。他们来时,驮的盐、粮(细粮)、布匹等东西,回去时贩卖牛羊、烟土等。敌人企图封锁边境,但封锁不住,脚户还是常到苏区来做生意”。对于根据地商业贸易的状况,王生金回忆说:“当时,对从合水西华池一带来苏区做买卖的商人,采取欢迎态度。他们在集市上卖得苏票,可到政府供给处兑成白洋。荔园堡集市初成立时,每月三集,逢一(即初一、十一、二十一)为集。逢集日,白区商人运来蓝、白布匹,粉连纸,绿红纸,油墨,食盐等物品,在集市上购买牲畜、土特产,带走大烟和白洋。根据地人民主要是卖熟米、细粮、马料,并卖用蓝布做的鞋,每双一块白洋。”集市的建立不仅满足了群众的需要,而且政府和红军所需的必需品也是从集市贸易中换来。蔡子伟回忆说:“荔园堡在清同治以前曾有过集市,同治年间倒了,这里群众交易很困难。我们在荔园堡设立了集市,群众非常欢迎。集市立起来后,我们和外地商人搞交易,我们用羊只换回我们需要的布匹、油印机、子弹等。”从这些回忆的材料来看,根据地的商业贸易是比较繁荣的,说明根据地商业贸易政策是正确的。

    四、社会政策

    在苏区建立前,这里是一个土匪出没的地方,基层社会大多由各种会道门控制。南梁政府建立后,不仅消灭了旧政权,而且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改造。南梁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社会政策,包括:(一)对哥老会采取争取的政策。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刘志丹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简介 >刘志丹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研究目录 > 二〇、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经济社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