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刘志丹是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践行者
的声威。
照金根据地的丧失,使陕甘红军再次陷入无后方的困境。193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陕甘特委和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合水县包家寨召开联席会议。根据刘志丹的建议,会议总结了以往武装斗争的经验,讨论了部队改编、根据地建设和今后行动方针等问题。会议决定:第一,撤销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先成立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王泰吉任师长,高岗任政委,刘志丹任参谋长,黄子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三团和骑兵团,共500余人。第二,以桥山山脉为依托,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作为红二十六军的军事后方。第三,开辟三路游击区(第一路以安定为中心,第二路以南梁为中心,第三路以照金为中心),成立第一、二、三路游击总指挥部,红三十六军居中策应。包家寨会议是以刘志丹为代表的陕甘边执行正确路线的领导人运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解决陕甘边地区革命实际问题的一次极重要的会议,它是陕甘边革命斗争从挫折走向勃兴、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会议在陕甘边革命斗争处于彷徨困难的时刻,及时清算了杜衡的“左”倾错误,作出了开展武装斗争和创建根据地的正确决策,从而把陕甘边地区的革命斗争引导到坚持中国式革命道路的胜利轨道上来。
11月中旬,红四十二师进入南梁地区,全面展开了创建南梁根据地的斗争。南梁地区位于甘肃省庆阳县(华池县)与合水县境内,地处桥山山脉中段大梁山南麓,位于甘肃庆阳、合水,陕西富县、保安(今志丹县)四县之交,黄河第三级支流葫芦河上游及各支流川道皆是其范围,以荔园堡川的南梁堡为中心,方圆达百余里,地势险要,敌人统治力量薄弱,是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的理想之地。为了廓清南梁地区的外围,红四十二师主力转至外线打击敌人。部队先后击溃井岳秀部一个营,全歼新堡民团和赵沟民团,消灭陕西警备骑兵旅四个连。这些战斗为建立南梁根据地打下了初步基础。部队还利用战斗间隙,分兵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打土豪分粮食,建立农会组织,并建立了约1000人的赤卫队。
1934年1月上旬,红四十二师返回南梁地区。因王泰吉去河南做兵运工作(不久被捕牺牲①),刘志丹继任师长。高岗因犯错误被撤职,杨森接任政委。2月25日,由师党委主持在小河沟四合台村召开群众大会,成立陕甘边根据地临时政权——陕甘边革命委员会,选举习仲勋为革委会主席,白天章为副主席。革委会下设土地、劳动、财政、粮食、肃反、军事、文教等委员会。革委会的成立,标志着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基本形成。红军和根据地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民党陕甘当局的惊慌。1934年2月,陕甘军阀以八个团的兵力分八路向南梁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企图将新生的革命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刘志丹与红四十二师党委分析敌情后,制定了以第三路游击队牵制和袭击南线之敌,红四十二师在第三路游击队配合下转入外线打击敌人的战略方针。红军主力从耀县出发,相继攻打了陕西的瑶曲、石板、五里镇、店头等地,歼敌百余人。3月中旬,红四十二师用声东击西战术,袭击了保安蔺家砭,消灭了该地民团。接着奔袭庆阳元城、高桥、赵梁子的国民党军与民团。4月2日,在合水西华池全歼国民党“围剿”主力部队王子义团两个营及一个机炮连共700余人。西华池战斗后,红四十二师主力南下支援第二路游击队作战,5月中旬,先后取得了三里塬、和尚塬、瓦子川战斗的胜利,迫使窜人南梁地区的国民党部队和民团狼狈退出,陕甘边根据地军民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934年7月25日,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根据地的“围剿”,谢子长率陕北游击队一、二、五支队来到南梁,同红二十六军共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