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第三次反“围剿”战争
展极大胜利的前途。”。①《决议》还指出,为了创造川陕甘新苏区,在“红军到达陕北后,则须更大地建立与加强当地的工作。”②

    当然这里所讲的“红军到陕北后”,不是指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而是为了达到开辟川陕甘苏区这一总的战略目的所采取的一个具体的行动方针。对此,党中央在8月20日召开的毛儿盖会议上所通过的《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中说得很清楚,如说:“和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及通南巴游击区取得配合,协同动作及会合,并给这个地区中开展着的游击运动以帮助、组织与领导,联系存在于陕甘边之苏区及游击区域。成为一片的苏区,这给我们可能在短时间中迅速造成巩固的苏区根据地。这就能够迅速的形成在中国西北部以及全中国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中心”。这里讲的很清楚,红军到达陕北的目的。是为了将红二十六军及陕甘边苏区与川陕边区活动的红二十五军和通南巴游击队的活动联系起来,重点是要创造川陕甘苏区。为此,《补充决定》要求红军主力迅速占取以岷山为中心的洮河流域(主要是洮河东岸地区),然后依托这一地区向川陕甘广大地区发展。由此可见,正是由于中共中央对陕甘边红军和苏区以及北方其他地区的红军的情况虽有所了解,但掌握情况不多(例如中共中央在河窝会议中提到“发展活跃”的陕南红二十九军就早已在1933年4月失败,此时根本不复存在,中央对此却全然不知),尤其是不了解陕甘边、陕北红军及根据地在1935年以后兴旺发展、蓬勃日上的情况,因此,并没有把陕甘边红军开创的陕甘根据地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而是将陕甘边的红军和根据地(由于消息的长期隔绝,此时在中央的的认识上陕甘边红。军的力量仍然是很小的)作为开创川陕甘以及整个西北苏区的一个有利条件来考虑。

    (三)正是由于对陕甘边红军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多,中共中央在俄界会议提出放弃川陕甘方针,决定去陇东和陕北汇合陕甘边红军,以游击队战争打通国际路线。

    毛儿盖会议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贯彻建立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着手解决红军的统一指挥问题,将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8月27日,右路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率领下,胜利地走出了茫茫草地,到达班佑、巴西、阿西地区。29日红军发起包座战斗,全歼敌嫡系胡宗南部笫四十九师,打开了红军向甘南进军的门户。但是张国焘率领左路军经草地到达阿坝后。按兵不动。党中央为了捕捉战机,曾三令五申。命令张国焘率领左路军迅速出墨洼、班佑,与右路军靠拢。以集中红军的主力向武都、西固、岷州等地前进。在中央军委的一再催促下,左路军部队于9月3日进抵墨洼附近,但张国焘又借口噶曲河涨水,拒绝率领左路军向巴西地区开进。张国焘不仅拒绝中央命令,而且采取了要挟党中央和右路军南下的分裂行动。9月9日晚,中共中央遂在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率领一、三军团迅速脱离险境,于翌日凌晨3时半离开巴西,9月11日,中共中央率领一、三军团到达俄界地区。

    这时,因中共中央率领一、三军团单独北上,势单力薄,创造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已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摆在中共中央面前的问题,不仅仅是反对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问题,而更紧要的问题是红军下一步究竟应怎样行动。为了适应形势的重大变化,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了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在点名揭发批判张国焘分裂红军,退却逃跑和军阀主义等反党错误的同时,着手研究和讨论了北上红军目前的行动方针问题。

    关于北上红军当时行动方针问题,毛泽东在俄界会议报告中指出:“中央坚持过去的方针,继续向北的基本方针”《补充决定》上说的向黄河以东。但这个方针应该有些不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陇东老区红军史简介 >陇东老区红军史目录 > 第七章 第三次反“围剿”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