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用“光彩”点亮致富梦想
,我们的商人就会被认同。

    一个人,当赚的钱已经能够满足他的生活需要的时候,钱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就是被人尊重,被社会认同了。“光彩一号工程”,是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在西昌建成的第一家饲料生产企业。随后,他相继在贵州、江西、河南、山东等“老少边穷”地区,建起起了23家光彩事业扶贫工厂。

    1995年1月,希望集团投资一千五百万元,又在建贵阳建立起一家“光彩事业”扶贫单位——贵阳希望饲料有限公司,这座具有一千二百万平方米厂房、二千六百平方米库房等配套设施的工厂,也仅仅只花了三个半月时间,就可达到年产饲料可达十万吨。

    刘永好又派出三十名科技人员,深入到毕节、修文、织金、绥阳、开阳、息峰、龙里等边区贫困山区,传授技术,使二千户农户走上科学养猪致富之路。有一位苗族老人养猪养了二十六头,收入近二千元。老人激动地说:“我几十年才看到致富的希望,感谢共产党,感谢‘希望’”。

    全国政协八届会议举办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刘永好又同河南信阳县签订了创办信阳希望饲料公司的协议。刘永好兴致勃勃地说:“信阳地处大别山区,是我国的老革命根据地。那里涌现出许世友等八十一名将军,三万多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这个地区至今大多在贫困线以下。信阳县是国家划定的贫困县。我们要为革命老区献出一份爱,做出一份贡献。”

    他们制订了一个“光彩事业大别山希望饲料工程”的计划。第一步投资一千七百多万元,建立年产十万吨的饲料厂,选择烈士的后代,对他们做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派出技术人员,帮助大别山区重点发展养殖业。

    除希望集团之外,全国有近三千名私有制经济人士投入到“光彩事业”中来,首期建立起了三百多个项目,产值达到三点六亿元。他们本着“爱国、敬业、守法”的宗旨,到老少边穷地区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缩小与东部的贫富差距,共同富裕。这也是“光彩事业”的目标。

    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富了,投资企业也获得盈利回报。长期从事“光彩事业”报道的孟祥林称:以刘永好为代表的一大批从事“光彩事业”的企业家,自身企业也借助“光彩事业”获得了大量资源,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经常是组团到贫困地区考察投资,一般是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带队,当地政府都是一把手接待,会拿出最好的投资项目和政策,这是单个企业去投资不能比的。

    “光彩事业”的兴起有自己的偶然性,也有历史的必然性。经过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十多年的发展,个体、私营制经济已积蓄积起了一定的实力和规模,一批受益于党的政策“先富起来”的私营企业家逐渐孕育出回报社会、造福人民的愿望。而“光彩事业”的构想为他们实现这种愿望提供了现实的途径。

    “光彩事业”开展之后,取得的成绩斐然,有口皆碑。中西部贫困地区受益颇多。据《贵州政协报》网络版2005年5月17日报道,贵州省实施光彩事业10年以来,共有省内外700多家民营企业在贵州投资,建立“光彩事业”项目792个,到位资金112亿元,另外为贵州贫困山区捐款捐物3亿多元,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3.8万人次,解决了农村贫困山区11.4万人的就业问题,安排下岗职工21.14万人再就业,近27万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温饱。

    1996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为“光彩事业”题词:“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共同富裕。”

    1997年,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会长刘延东对光彩事业作了总结:“光彩事业”已经走过13年的路程,取得了辉煌的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简介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目录 > 用“光彩”点亮致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