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用“光彩”点亮致富梦想
    1.帮助农民等于帮助自己

    除了把公司推向新的高度外,刘永好还希望,“联合我们的员工、相关的合作者、利益群体共同努力,尽一定的社会责任去帮助社会、帮助农民、帮助广大的消费者”。

    对所谓“社会责任”的最好诠释是,刘永好联合另外9位民营经济人士,发出实施“光彩事业”的倡议,这一倡议的主旨是响应政府提出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该计划号召在8年时间内,帮助中国最后的七千万人口脱离贫困。他自己和一批民营企业家到贫困地区投资办厂,开发当地资源,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光彩事业”是什么?

    乍看起来,可能认为就是公益事业,扶贫事业,但如果敏锐一些,就会看到它的巨大政治意义。

    1994年4月22日,在北京国谊宾馆,一位年轻人夹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文件,年轻人在纸上记着两人关于扶贫的各种想法。匆匆忙忙推开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胡德平的房门。

    次日下午,全国工商联七届二次常委会闭幕式上,这个名叫做周晋峰的年轻人宣读了一份倡议书,名为《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下面印着10位民营企业家的名字。作为其中之一的刘永好,是光彩事业倡议的首位签名者,他率先垂范,拉开了“光彩事业”的序幕。

    国务院刚部署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在20世纪末最后7年内基本解决全国8千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刘永好等10位企业家对扶贫一拍即合,纷纷表示支持,号召全国的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活动。并提仪将扶平行动起名“光彩事业”。

    “光彩”二字缘起胡耀邦讲话。在1983年8月,胡耀邦发表讲话“凡是辛勤劳动,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光彩的”,鼓励个体、私营老板们干光彩的事,做光彩的人。此后,“光彩”几乎成了民营经济的代名词。

    10年后,社会对民营经济看法虽然有很大的好转,但是仍有偏见。当时谈生意,对方首先要问企业的性质,一听是“私营”就不下订单。那时国家对于个体、民营的私有制经济的提法是“有益的补充”,拾遗补阙,说白了就是捡漏。

    “光彩事业”就是要突出民营经济,要标明正身,表明态度,认认真真地做好,让社会不再误解民营经济。

    2.心系“老少边穷”

    “光彩事业”的倡议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说:“以扶贫为主体的光彩事业,是一个很好的倡议,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活动。”

    当时的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说:“要把光彩事业办大办好,办出声势,办出成效。”

    “光彩事业”的宗旨,就是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民营企业为参与的主体,包括港澳台侨工商界人士共同参加,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共求发展,共谋利益,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以及地方“光彩事业”促进会负责组织引导光彩事业的实施,为参与这项事业的人士提供服务,帮助协调,制定规划,交流经验,并与国际机构建立联系,进行合作。

    与国家投资行为不同之处在于,光彩事业是通过民间的渠道,运用市场运作的方式,把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优势结合民营企业的信息、市场、经营、资金、技术等优势,实现合理配置、优化组合的经济行为。

    民营企业有科技、资金方面的优势,贫困地区有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两个优势结合,互惠互利。“光彩事业”就是要走开发性扶贫的新路子。这么看来,“光彩”不同于一般抉贫救灾,只是雪中送炭;“光彩”有科技投入,变“输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简介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目录 > 用“光彩”点亮致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