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平成国民作家宫部美幸
这个国民是德国国民,这点很要紧。

    流汗的感觉<\h3>

    时至今日,日本理应算是个老牌民主国家了,但奇怪民主社会ABC的基本个人价值乃至于相关的权利及其自由空间一直不发达,它的“群体感”仍重重压着个人,这个国家强大到近乎野蛮的力量总是通过集体来展现,在合适以群体来寻求的事物上积极有力到充满侵略性(如过去的军国拓展到现代的经济拓展),但相对来说,它的个人却是压抑的、萎缩的,适合个别独特心灵创造的东西,总是和其国力、富裕程度、教育教养程度极不相衬的贫弱不堪。

    偶然某个个人奇迹般冒出来,比方说写小说而且获颁诺贝尔奖的大江健三郎,然而在为日本争得巨大荣耀同时,日本即便是严肃的文学界仍是五味杂陈,他们始终咕哝着大江是彻底的西化之人,没有日本味云云,全不理会大江小说远远越过当前日本任何小说书写者一个层级以上的基本文学事实。

    即便在文字共和国的世界中,日本仍执拗地固守着他们窄迫的现实国族界线,并依此建构他们独特的文学评价方式,他们忘不掉的典型仍是吉川英治、是司马辽太郎云云,很少有哪个国家哪个社会肯把如此通俗类型的小说家推上如此崇隆的位置。有吗?

    宫部小说的异常高评价一部分得益于此,但有趣的是,作为平成世代的国民作家第一候选人,宫部小说的“日本性”却逐步从传统的江户走到此时此刻的大东京都会来,这可以是深具意义的一步,也可能埋藏着某种意外的颠覆性于其中。总而言之,宫部小说中的“日本性”已不再是有安全玻璃框保护的既有历史遗物、是已然完成不再变化的东西,她写的可不再是如今全安心躺在远方高野山墓地里的昔日战国群雄(极有趣的全日本第一墓园,日本巡旅僧的步行终点,我们从大阪难波站搭南海电铁两小时车程可到,有空该去看看),而是东京街町上、住宅区里仍认真辛苦活着的人们,一般庶民。

    如同宫部小说所显示的,这里楼起楼塌,人们从这个小区搬迁到那个小区,大人转业离职,小孩跟着这学校换到那学校云云。这是流动中变化中瓦解同时建构中的不确定世界,谁也阻止不了它,包括那些对“日本性”已有不变结论的焦虑之人,它会有自身独特的历史,如本雅明讲的那样——因此,与其过度强调那种“异国人立入禁止”的、已封闭成某种执念、某种准拜物教的日本性,不如讲本雅明的“自身独特历史”,这让它得以置放回普世大变化世界的辽阔经验背景之中,衔接回人类共有的际遇和思维,我们于是进得去也读得出,更重要的是,这才是事实真相。

    山田洋次是最日本的导演(除了早已故世的小津),但他的耿耿信念和文化教养却是左翼的、平等大众的,因此,他的日本性不闭锁不狭隘不神经质到令人不舒服,他的群体感开阔无比,如寅次郎招呼邻居印刷厂工人的口头禅:“劳动者诸君”,在其间个人是自由的有尊严的,像电影中这位“风一样的阿寅”。

    因此,宫部平平实实外表的小说,或许我们能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不如日本人多,但也没想像中的少——更何况,多出来的那些有一部分极可能只是日本人一厢情愿想像出来的。

    太长的推理小说源头<\h3>

    但无论如何,一千四百页终究太长了,没有人受得了这么长的一个谜题的。

    可惜扮演寅次郎的渥美清过世了,已成绝响。

    我会不会对宫部美幸赋予太不切实际的期盼呢?但我一直喜欢也一直记得她的一句话,这位深川庶民出身的女孩说:“对我来说,做一件工作,一定要流汗用力,才算是工作。”

    但愿如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简介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目录 > 平成国民作家宫部美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