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钢筋铁骨
准备。”风陵渡位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先头部队没有炮,机关枪打他(敌人),他也不怕,等到我们增援部队去了,一切射击准备都作好了,他还不知道。直到我们对他开炮了,他们才知道我们的大炮来了。”宋锡善说。
“三十二倍十五榴”的突然到来,让渡河的日军猝不及防,撤退后的日军立即用大炮进行疯狂的还击,但他们的大炮的威力和射程远远不够,最终只能放弃,这一次,超级大炮们找回了尊严。
1939年11月,为了对付“三十二倍十五榴”,日军向风陵渡增派了16门重炮,其中两门是280毫米的重型榴弹炮。这种大炮的炮身自重就达30吨,每颗炮弹重达200公斤以上,是“三十二倍十五榴”炮弹的四倍。由于威力太大,280毫米的重型榴弹炮每发射一次,地基就会松弛,炮座也会逐渐下沉,据说当发射到四十至五十发的时候,地基就需要重新整修。
11月3日,日军连续两天向潼关发射了4434发炮弹,潼关几乎被炸平,而经过潼关的陇海铁路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陇海线是连通西北和中原的唯一一条铁路线,战略位置极为重要,280毫米榴弹炮的最大射程虽然不如“三十二倍十五榴”,但强大的火力足以摧毁陇海线。每当有中国军队的火车途径陇海线时,敌人就会发射炮弹攻击,火车被击中后,立刻遭到摧毁。如果没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就算是侥幸“闯关”。所以,当时中国军人把途经陇海线的火车称为“闯关车”。
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要保证陇海线的安全畅通,唯一的办法就是智取。
据宋锡善回忆,当时他们是这样做的:途经陇海线的火车要经过一个山洞,火车将要出洞的时候就停下放气,由于放气的声音很响,日寇一听到声音就以为途径的火车来了,就会发射炮弹攻击,而敌人的大炮一射击就会发出火光。所以,只要敌人一开炮,中国军队的炮弹马上反击回去。“三十二倍十五榴”发射的炮弹在敌人的碉堡前面一爆炸,立刻尘土飞扬,敌人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再加上弹片的威胁,根本无暇炮击途经陇海线的火车,陇海线的火车这时就可以飞驰冲过危险区。
失去了空军支持,也没有射程的优势,280毫米重型榴弹炮根本无法攻击“三十二倍十五榴”,而“三十二倍十五榴”却可以对它的火力进行压制,陇海铁路因此得以顺利通车。一年后,280毫米重型榴弹炮最终撤出了风陵渡,潼关的胜利让“三十二倍十五榴”在淞沪战役失利的阴霾一扫而光,炮十团三营从此常驻潼关,他们的超级大炮也被誉为“潼关守护神”。
弹夹里装的是玉米秸
呼——嗞,呼——嗞,火星乱溅
呼——嗞,呼——嗞,钢刀待炼。
叮当,叮当,噢叮当,杀敌的钢刀,再打!
这首载于1933年《文艺月刊》的老舍短诗《打刀曲》充满了侠士精神的浪漫,颇具本土的“团练”色彩,着实豪迈有趣,但现代战争不是靠豪迈就能取胜的,“你们在前线上杀,我们在这里头打”也折射出中国武装力量装备的原始性。
与国民党军队拥有“三十二倍十五榴”这样的重武器相比,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事装备就显得捉襟见肘。重武器基本没有,轻武器的小部分来自改编初期国民政府配发,大部分则靠缴获。所以,当时革命队伍里的枪比较杂,有日本的枪,有汉阳造,还有中正式步枪,总之,各式各样的枪都有。即使这样,有枪的士兵也是少数,甚至许多排长都没有枪,而是以马刀、梭镖作为武器,而且即使有枪,也没有多少弹药,步兵一人只发3枚子弹。
对于这些情况,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