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7、无可奈何花落去
在取得台儿庄大捷以后,看到了战局的变化,所以他一开始就不同意蒋介石的做法。但身居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他不便表达这层意思,不方便表达自己的看法无非出自两方面的顾虑:一是日本大本营在台儿庄大战以后对华作战的方针,他还没有真正看明白,情报信息不充分,没有足够的事实依据和理由说服或者拒绝蒋委员长的战略部署。二是对国民政府最高军事委员会的决策心存疑虑,特别是自己取得成就以后,这样那样去评说,蒋委员长会怎么想?别人又会怎么看?这个时期的李宗仁只是用自己的想法或者对战局变化的估计,去影响在统帅部任副总参谋长的白崇禧,让他逐步明白起来,这对事态的发展是有利的。

    蒋介石为扩大台儿庄胜利成果,想在必要的时候创造条件,再来一个或两个台儿庄似的大捷。即使在日本大营制定出新的作战计划之后,蒋介石仍然采取同日军针锋相对的方针,从各个战区继续调派大军到徐州,李宗仁这才开始向最高统帅部提出自己的见解。

    但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的一些幕僚,为迎合蒋委员长的构想,对眼前的客观事实不管不顾,一个劲儿地阿谀奉承。委员长的部署英明啊!委员长的决战方略必定鼓舞全国军民的斗志,这个宏大方略只有我们的委员长才能构想出来。照委员长的这个构想,只要前线参战部队奋勇杀敌,中国的抗战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徐州会战,毕其功于一役。所以李宗仁的意见和建议遭到否定。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为执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在徐州地区死顶硬撑。他现在照说该把仗打得一帆风顺,手里有那么多的精锐部队。可是徐州战场的形势不按蒋介石也不以李宗仁的意志为转移,战场局势一天比一天不尽如人意。李宗仁急得团团转,这仗打得还不如他原先的那些杂牌军打的。不是参战部队不卖命,参战部队全都尽力了。是因为日军太强大了,他们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直到5月中旬,徐州地区各地参战部队的惨烈战报,厚厚一摞堆放在蒋委员长的桌案上。蒋介石扩大台儿庄胜利战果,再造台儿庄大捷的辉煌梦想,被前线官兵的鲜血击得粉碎。他如大梦初醒,睁开眼来看四周,却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蒋介石问何应钦,事态为什么会发展到这一步?

    何应钦平时吹捧有些过头,现在他无话可说,只好闭嘴不说。参谋部的刘斐从不主张在徐州同日军决战,事实证明他的见解和判断是正确的,他说,撤退。蒋介石不爱听,很生气地说,撤,撤,就知道撤。

    徐州大撤退是当务之急,必须说服蒋介石。谁来说呢?何应钦不能说,他要回避。参谋幕僚里只能白崇禧出来说,因为他在徐州会战问题上从来都是从正反两方面为委员长分析局势的,没有把徐州会战的话说满、说过头。白崇禧是从李宗仁那里学到的,他一直认为李长官对徐州会战的问题分析正确,所以他在蒋介石、李宗仁之间持中立态度。

    蒋介石埋头翻阅前线战报,一叠叠官兵的阵亡名单和一串串消耗数字让他愤怒。大厅里的人不敢喘气,只拿眼睛去看白崇禧。白崇禧心里有数,他装着不知道委员长在动怒,走在地图跟前自言自语道,当务之急不是撤不撤的问题,最要命的是如何撤。他转身对着刘斐说,撤只是一个字,好说。你考虑如何撤吗?

    白崇禧这话其实是说给蒋介石听的,但他没把话说得那么严肃认真,只当是几个参谋人员茶饭后的闲谈,口气也是很轻松的。他不想制造紧张空气,那样蒋介石不高兴,就起不到效果。白崇禧指着地图又说,再晚两天,我担心50万精锐想撤也撤不出来了。到那时,我们就按委员长的战略方针,同30万日军精锐来个鱼死网破,让全世界看看我们中国军队的英勇气概。

    蒋介石抬头看看白崇禧,又看看地图,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徐州大会战·1938简介 >徐州大会战·1938目录 > 7、无可奈何花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