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驼峰”之后
骸堆在公路旁边,绵延几百米。这些东西却不是日军遗弃的,而是当年杜聿明的机械化部队留下的,兵败到此,已无路可退,只得忍痛破坏,其状之惨烈,见者痛心。但是敌人万万没有料到,两年之后,中国军队又胜利地打回来了!
译员工作
中国驻印军的全部补给来自租借法案中的援华物资。二战期间,美国自认为盟国兵工厂,通过该法案(Lend Lease Act)向英、俄、法、中提供武器弹药、战略物资、粮食等物品总值约470亿美元。内中供应五分之三给英国,五分之一给苏联,其余五分之一供应法国、中国等。援华物资从印度加尔各答上陆后,经铁路运到印度西北的雷多,最后空运到昆明等地。
为了搞好中国驻印军的后勤补给,在50师的师、团、营部均派驻了美军联络官,级别是上校、中校与上尉。而我们译员全系文职人员,享受少校待遇,大家都称我们为少校翻译官。我们与自己的部队首长住在一起,而美军联络官则住在各自的帐篷里,没和我们一起生活。团部、师部配设美军通讯小组,用无线电与后方总部联系。我军部队首长的英语水平一般都比较差,所以与美军的业务联系都得通过译员。
大学生虽具有一般的英语水平,但对军旅生活用语、军事专门术语则知之甚少。在译训班学习时间很短,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又听说某译员误将Surrounded(被围)译成Surrendered(已投降),因而遭受严惩。所以,初上工作岗位时,每人心中都感到不踏实。幸好我们的工作环境优越,比如各种军械、军需品均有实物,译不出时,便可就近请教美军。再者,在50师的20来位译员中,浙大同学有14人,可以天天聚会,交流各人学到的新字、新词,从而丰富了大家的知识,不久各人便能顺利地展开工作了。
当时,我军驻在缅北丛林地带,后勤补给基本上靠空投。部队所需物资通过翻译开具清单,送交美军联络组,由他们电告后勤部门,用飞机来空投场分批投下。空投场设在林间空地,地上铺摆着通讯布板符号(布板是白色布条约0.8×3米),与空中联系。一般情况下,大米用麻袋装包,从低飞的飞机上直接抛下;罐筒食品,则用白布降落伞吊着下投;而各种军械、弹药则分别用彩色尼龙降落伞系着下投,以策安全。这些降落伞只使用一次,并不回收,因而有人便拿来作衬衣或被面,或者缝成厚帆布袋来装炮弹。降落伞韧性很好,还十分适合做旅行袋。
翻译工作有时也会出现差错。听说有一次,有部队申请空投补给手榴弹(hand Grenade),却投下几十箱枪榴弹(Rifle Grenade),一直找不到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误。这些错投的枪榴弹后来部队转移时又带不走,只得丢弃了事。
一般说来,译员与联络官相处均比较融洽。一来身处前线,生命安全须彼此照顾;二则译员知识水平较高,而军阶又是少校,我们与军阶较低的美军官兵交谈时,他们要说“Yes,Sir!”表示对译员的尊重。问及这些美军官兵在战后愿干什么,很多人都说愿来中国做生意。对美国的一些俚语(Slang)、专用语、缩写语等,如不了解求教他们,一般都会非常乐意地告诉我们。例如:“ iger Ball,怎么也看不明白,一问身边的美国士兵,才知道原来那是一种舞会。至于战场上大家为什么称美国兵为G、I、Joe呢?原来美国当兵的人,全部东西都由政府发给(Government Issue),而Joe是Joseph的呢称,所以就简称G、I、Joe。犹如山姆大叔译自Uncle Sam系U、S、A演变而来。战地上吉普车很多,这种车为啥叫Jeep?只因它的越野性能很好,系四轮(前后轮)传动,带有绞盘,可在田坝和荒野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