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编(下)(第5篇-第6篇)
毫无理由地学日语已经是一个错误的话,那么两年后她并无目的地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可以说是错上加错,雪上加霜。对她本人的事业前途而言,是南辕北辙之后的进一步对于北的迷失。
涸澈之鲋
90年代末,对于各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英语系的学生们而言,简直是千载难逢的黄金岁月。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达到饥不择食的地步。假如有人认为英语只是“一种工具”的话,那么此时此刻这个“工具”的市场价格达到了最高水平。无数语言学生在烽烟滚滚的人才市场上找到了可以奉献自己毕生精力、施展自己全部才华的专业领域。成功的故事层出不穷。举两个看上去最不起眼的故事吧:我的一个学语言的朋友,毕业后去了全国妇联,两年后以“研究中国妇女问题”为名,得到美国一所大学的全奖去了美国;我另外一个学语言的朋友,毕业后也去了全国妇联,五年后被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授予全奖,研究中国妇女劳动立法的问题。
一滴水见大海。我之所以提到这两个并不激动人心、并不代表最佳境界的故事,是为了从反面证明乐一吟的失败:假如国内机关小职员的工作经历都能够成为人生腾飞的跑道和航空燃油的话,美丽而智慧(她痛苦时就能够看出来)的乐一吟在毕业后放弃自己的专业和祖国去日本的行为,就更加显得毫无道理,更加反衬是一个错误,一个并不美丽也不智慧的错误。
三年后,迷失在日本的乐一吟第一次回到北京。而此时的北京,和她离开时已经大不一样了。最使她感到震撼的,是发生在同学身上的变化。他们虽然还不太富裕,但已经踏上了淘金之路;他们的工作虽然紧张,但明确的目标使他们精力充沛精神健旺;他们的梦想依然是出国,但出国的目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国内积累的职业经验为资本,出国补充加速度所需的能量。繁忙、紧张、充实、兴奋、冲动、疯狂、具体……在市场经济的跑道上,人人向着终点狂奔。
她见到的同学中,有的做了电视台的主持人、制作人、编导;有的做了广告公司的市尝销售、客户经理;有的做了外企里面人力资源部助理、市场部专家、Logistics, Administration;有一个在央视市场调查公司做收视率调查,因为英语好,经常被领导拉着参与和外国媒体调查公司的合资谈判,现在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还有一个同学,大家都以为他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失败者,居然在一家著名的美国律师事务所做英文翻译,月薪竟高达一万多人民币。老同学相聚,大家都兴奋异常,纷纷请她吃饭泡吧,但每个人给她的感觉,都好像马上就要紧急赴约,完成下一个重大的任命。
最让乐一吟无法忍受的,是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自信和快乐,虽然许多人都明确表示了对于出国的向往和追求,都计划着要在某年某月某个时刻,去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新加坡去进修、深造、或者读学位。他们很多人也已经考完了托福、上完了GMAt、拥有了GRE,还有两个同学包括那个在律师事务所做翻译的哥们,考了LSAt,准备去美国读J.D.法学博士,回来做跨国律师。人们对自己的未来,依然有某种焦灼和恐慌,但繁忙的岁月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叹息,纷至沓来的机会使他们没有时间感到无聊空虚。
同学们感到充实得意的地方,成为乐一吟人生失落之处。她发现自己站在日本最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和地下铁道边上,却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下一步做什么?乐一吟问自己。二十五岁的她,马上就要回日本继续读她的硕士学位。但是为什么?三年前离开中国时没有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的乐一吟,此时此刻无法再无法回避。
乐一吟终于明白,幸福虽然是一个虚幻的词,但幸福的构成,却非常明确而量化:幸福的物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