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天启五年 夏 【1044 建奴向天地会求救】
还没有继续往下说,所有人就愤怒了,一起骂聪古伦疯了,怎么能想出来找仇人救命,就是死了,也不能找仇人。

    聪古伦格格没有料到众人的反应那么大。

    想接话也接不上。

    聪古伦格格对于宝军的医疗水平有所了解。

    聪古伦格格觉得这是唯一的机会了。

    其实天地会也未必能治疗努尔哈赤的病。

    努尔哈赤的病属于多种病并发症。

    天地会目前的医疗水平,连民国西医的水平都达不到。

    中医、西医是目前国内医学上两大学派的统称。

    自清末民初,由于国民不自信等等原因,中医开始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西医。

    至于反对中医的意见专家大有人在。

    首先中医历史,“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

    这个名词真正被人民所熟悉,则是鸦片战争前后。

    是因为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所命名。

    此外,过去国人又称“汉医”“传统医”“国医”,加以于西医区别。

    到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

    追溯历史,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

    在3000多年前殷商甲骨文中,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

    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

    《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

    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大多数国人印象中,中医诊断简单,无非是用中草药治病,或者经络脉象及针灸等治疗。事实上,这种认知极为偏颇。

    中医同样重视临床医学,比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也重视外科手术,比如三国时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时至晋代,中国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并传入国外。这一时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

    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明代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

    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

    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

    希腊古典医学是西方的古代医学源头之一,与中医的哲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倾向于从统一的整体来认识机体的生理过程,可惜几乎断了根。现代西医的源头起源于阿拉伯医学。

    阿拉伯人对医学的重视。公元7世纪起至其后的一、二百年间,阿拉伯人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其包括医学在内的科学、技术及文化成就,即使在帝国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保持领先地位,直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

    大大推动了那个时代的医学进步和发展,甚至是现在的世界的主流医学---西医学。

    直到17世纪以前,阿拉伯人拉齐兹《医学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鹿鼎记简介 >明鹿鼎记目录 >天启五年 夏 【1044 建奴向天地会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