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五年 夏 【1029 预料之中的大胜】
军械马匹。
第三阶段,挫折。
尴尬的失败。
这次是明军以少敌多,以弱胜强。
因为大明对后金胜利的罕有。
辽西大败之后,京师震动。
主帅被逮,急需人主持危局。
第一个去的张鹤鸣,辞职归家。第二位解经邦,三次上疏,力辞重任。
最后推举王在晋,吏部推选了一天,不允推辞,依旧请辞,熹宗怒,令其刻期就道,否则“以国法绳之”。
王在晋被迫赴任,此时已经是三月份了,广宁大战是正月。
这种情势下,有个人早已在正月去辽西逛了一圈,回来详细介绍了关内外形势,结论是“予我军马钱谷一人足守此”。
朝廷正愁没人,立刻就让这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曾任邵武县令,兵部职方司主事袁崇焕,从京师调去山海关。
袁崇焕提出“守而后战”“凭坚城用大炮”“以辽人守辽土”。
以山海关、宁远、锦州为点设置立体防线,在狭长的辽西走廊建立一个后金咬不动的山。
以距离山海两百里外的宁远,再百余里外的锦州,四百里的空间,留驻军民,建筑坚城,堵住走廊。
以此,终于屯田五千余顷,岁入十五万石,再图进取。
大明对辽人的观感是很低的,反之亦然。
万历年早期敲骨吸髓,民变民逃,和后金崛起时期大批辽兵随同将领投降后金,向心力和信任度都很差。
朝廷上下包括熊庭弼都不信任辽人,以后来成为袁崇焕臂膀的祖大寿为例,祖家是辽东大族,广宁之败,他逃去觉华岛,其实是很摇摆的。
袁崇焕最初也不信任辽人,打算以广西狼兵构建主力,但很快确立“以辽人守辽土”的方针。
这里满是血泪,辽南的屠杀,十三山的抛弃等等。
袁崇焕于天启三年修筑宁远城,到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大兵扣关。
八旗跑了六百里,一头撞在一个不知名的城墙上,以六万围攻宁远万余守军,三天后撤退。
后金记录是折损游击两员,备御两员,兵五百。
熹宗实录记录是伤虏数千,内有头目数人,酋子一人。
八旗此时战力攻宁远不下,后金主力退至龙宫寺。
宁远之战,是从后金兴兵攻明以来,大明八年间唯一的胜仗。
也是努尔哈赤四十年军事生涯里唯一的败仗。
八月,努尔哈赤病逝,皇太极继位。
天启七年,皇太极在命阿敏以偏师征讨朝鲜得胜归来之后,举兵再次攻明。
袁崇焕巡抚辽东,以总兵赵率教统兵两万驻锦州,四万守关,袁崇焕六万驻宁远。
初步成型的关宁锦防线让后金吃尽苦头。
皇太极在攻打锦州十五天,啃不动,于是移兵宁远。
宁远城下第一战,野战,皇太极后撤诱敌,不成功,于是亲率大军决战,再败。
城下两军对垒,城上大炮开轰。
后金只好再回师打锦州,仍然不克——只能班师。
从五月初到六月中旬,战役以大明胜利结束。
七月,袁崇焕请辞。
袁崇焕再次出任,是崇祯元年。
第二年,皇太极绕道千里,分两路从龙井关和大安口破关,攻取遵化,关宁赵率教率领四千骑兵驰援,至三屯营总兵朱国彦不允入城,只得转向遵化,途中遇后金主力伏击,全军覆没。
袁崇焕统关宁后继兵力入援,趋抵京师——己巳之役关键之战。
皇太极代善攻德胜门大同总兵满桂,莽古尔泰攻广渠门袁崇焕,皇太极大胜,莽古尔泰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