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节
二月初的北京,天儿真冷。
天色还没有大亮,蓝灰蓝灰的晨空里,呼啸着西北风。
历来勤勉的北京人此时已经吃完了早饭,出了各自的家门去上班。
他们穿着厚厚的军大衣,或者蓝色的棉猴,或者式样说得上新式的风雪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顶着寒风,走得匆匆忙忙。
自行车和行人汇在了一起,车铃声和脚步声汇在了一起,成了一股喧闹的河流。这河流平稳,却又漾着不小的响动朝前方流淌了去。它的骚动与嘈杂,象是在告诉人们,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在自行车的河流中,有一对青年男女并不引人注目。
男的叫王起明,35岁,北京一家交响乐团的大提琴演奏家;女的叫郭燕,是他的同行,也是他的妻子。
他们的穿着并不与众不同,他们骑的自行车更和众人的别无二致;淹没在这自行车的车流中,旁观者很难把他们从中择出来。
但是,如果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他们骑车的速度比旁人稍微快一点,显然他们比别人蹬得卖劲。而且,骑在途中,他们还偶尔交换下下只有他俩之间才能读懂的颇带神秘的微笑。
其实,他们与众人最大的区别并不在外表,而在他们的内心。在这条大街上,多数人是去上班或者上学,走的是一条每天都走的平平常常的路;而王起明和郭燕走的却是一条他们平明没有走过的路,他们内心里觉得,路的尽头是一个从未见过的神秘的国度。
王起明单手扶把,另一只手推着郭燕的后背,助她一臂之力。
quot;你这么推着我,不累吗?quot;郭燕问丈夫。
王起明一笑:quot;不累。哥儿们能这么着一直给你推到美国去!quot;
郭燕眉宇间掠过一丝担忧。她说:quot;也不知道办得成办不成……quot;
王起明胸有成竹地说:quot;办得成,准办得成。我有预感。quot;
话是这么说,他心里也没有太大的把握。
虽然是清晨,美国驻华使馆门前早已排起了长长队伍。
看见这么多人,王起明心里间有点泄气。
quot;你瞧瞧你瞧瞧,让你快点骑不是,这晚了吧?quot;他一边找地方放自行车一边埋怨郭燕。
quot;知道晚,quot;郭燕反唇相讥,quot;你倒是早起呀。quot;
quot;我早起也没用,quot;王起明锁上车,拉着郭燕去找队尾,quot;你不得伺候咱们宁宁吃了早饭去上学!quot;
一提起女儿,郭燕又添了件心烦事:quot;要不咱甭办了,真放女儿一人在家,行嘛?quot;
王起明站在了队尾,听见了妻的话,觉得十分好笑:quot;甭办了?都办到这份儿上了又甭办了?亏你说得出!宁宁?你得这么想,就是为了宁宁,咱们才死活得办成呢!quot;
quot;办什么的?quot;一个干瘦的小青年从队首那边蹓达过来,毫不见外地接过了王起明的话茬。
王起明不大喜欢眼前这位面菜色的小痞子,拉长了声音回答:quot;办美国啊!quot;
quot;我还不知道是办美国,真的,quot;那瘦子一脸鄙夷的神色,quot;要办黑龙江兵团也不在这儿排队呀!quot;
quot;那你问什么呀?quot;
quot;我是问你,是办探亲,还是办自费留学?quot;
quot;探亲。quot;
quot;探谁?quot;
quot;阿姨。q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