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局长家没有自用厕所
我们纪跃就不去打搅他们啦。这点糖,意思意思吧……”

    张秀藻赶紧说:“谢谢啦!哟,这糖挺高级呀,您给得太多啦!”

    薛大娘抿嘴一笑,大声地说:“唉,过几年你还我们的时候,不得更高级呀!咱们先说在头里——到时候你就给这么点儿,我们还不干呢!”

    张秀藻实在笑不出来了。薛大娘当然是百分之一百的善意,但她受不了,受不了!荀磊的面容身姿在她眼前浮动着。她办事的时候?她跟谁去办事呢?

    “瞧您说的!”张秀藻勉强地应付着。

    薛大娘没有看出她的心思,笑着转身朝别处去了。张秀藻赶紧朝家里走去。她需要回到自己的床边,坐下来,一个人待着……

    但是她回到家里,仍然不能实现她的愿望。

    张秀藻家住着这个四合院尽里边的三间大北房。房外有相当宽阔的廊子,一部分也就改造成了她家的厨房。她父亲张奇林今年55岁,解放前上大学时参加了地下党,1948年从北平到了解放区;1949年随着解放军进了城,后来被安排到国务院一个部里工作,先当副科长、科长,“文化大革命”前升到副处长;“文化大革命”中部长被打成“叛徒”,他算部长的“黑爪牙”,也受到冲击,下放到干校养了6年猪;粉碎“四人帮”后回到原机关,被任命为处长,前不久又被提升为一个局的正局长。1977年他们全家从干校回北京时,因为原来的宿舍早已被别人占了,住了很长时间的招待所,直到1979年机关行政处才把他家安排到了这个院里。据行政处处长老傅说,他费了老大的劲,绕了好几个弯儿,才用属于他们机关的四间较小的平房,从房管部门手里倒换出了这么三间大北房。他们刚住进去时,也真满意。张秀藻的一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在外地工作,在北京的就只是张奇林夫妇和张秀藻三个人,三间合起来有五十多平方米的细灰顶、花砖地大北房,他们住着当然宽松舒适。回想起在干校时,先是三人分别编在不同连队住集体宿舍,十八个人一间屋子,开始几个月睡的还是地铺;后来虽然准许全家合住了,也只是一间很小的简易平房,跟今天的情况比较起来,那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了。

    但住了一阵以后,便感觉到这住房有个极大的缺陷——没有自家专用的厕所。要上厕所,还得出院子去上斜对过的公厕。行政处及时地给他们家安装了电话,引进了自来水管,也一直打算给他们修个专用厕所,但勘察了一番以后,发现从他们屋里到廊子中的任何位置,都很难顺利地安装出一条通向胡同外暗沟的排粪管道,这事便搁置起来了。于是乎从去年起,张秀藻的妈妈向老傅提出了换住新居民区单元房的要求。老傅手里也确实掌握着一些统建分下来的这种住房,加以今年张奇林升为正局长,老傅来看望时,更明确表示:下一批统建统分房下来,一定马上给他们换上两套两间的单元——当然,格局层次都必定是最好的。

    对这件事,张奇林的态度是无可无不可。张秀藻的妈妈于咏芝却越来越急迫。她是个医生,院里人都管她叫于大夫。她近来常向张奇林提起搬家的事。头天晚上,张秀藻从西郊回来,吃完晚饭,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新闻,当荧光屏上出现了新住宅区的景象时,于大夫忍不住又提起这事说:“老傅也不知道说话算不算数。”

    张奇林笑笑说:“他对我说话一向算数。不过,依我想,我们换个三间的单元也就可以了。”

    于大夫不以为然:“局级干部配备四间,这是规定嘛。”

    张奇林仍然笑笑说:“土规定。”

    于大夫争辩了:“这规定不算过分嘛。你们局除了你,有几个局级干部没住上四间?”

    张奇林并非争论,而是发表感想说:“平房好啊。我们这平房比楼房住着舒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钟鼓楼简介 >钟鼓楼目录 > 局长家没有自用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