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故里杂记
又次之。然后,叫本家写一份失单。事情就完了。如果是爬墙进去偷的,他还不会忘了把小偷爬墙用的一根船篙带走。——小偷爬墙没有带梯子的,只是从河边船上抽一根竹篙,上面绑十来个稻草疙瘩,戗在墙边,踩着草疙瘩就进去了。偷完了,照例把这根竹篙靠在墙外。这根船篙不一会就会有失主到土地祠来赎。——“交二百钱,拿走!”

    丢失衣物的人家,如果对李三说,有几件重要的东西,本家愿出钱赎回,过些日子,李三真能把这些赃物追回来。但是是怎样追回来的,是什么人偷的,这些事是不作兴问的。这也是规矩。

    李三打更。左手拿着竹梆,吊着锣,右手拿锣槌。

    笃,铛。定更。

    笃,笃;铛——铛。二更。

    笃,笃,笃;铛,铛——铛。三更。

    三更以后,就不打了。

    打更是为了防盗。但是人家失窃,多在四更左右,这时天最黑,人也睡得最死。李三打更,时常也装腔作势吓唬人:“看见了,看见了!往哪里躲!树后头!墙旮旯!……”其实他什么也没看见。

    一进腊月,李三在打更时添了一个新项目,喊“小心火烛”①:

    “岁尾年关,——小心火烛!——

    “火塘扑熄,——水缸上满!——

    “老头子老太太,铜炉子撂远些——!②

    “屋上瓦响,莫疑猫狗,起来望望——!

    “岁尾年关,小心火烛……”

    店铺上了板,人家关了门,外面很黑,西北风呜呜地叫着,李三一个人,腰里别着一个白纸灯笼,大街小巷,拉长了声音,有板有眼,有腔有调的喊着,听起来有点凄惨。人们想到:一年又要过去了。又想:李三也不容易,怪难为他。

    没有死人,没有失火,没人还愿,没人家挨偷,李三这几天的日子委实过得有些清淡。他拿着锣、梆,很无聊地敲着三更:

    “笃、笃、笃;铛,铛——铛!”

    一边敲,一边走,走到了河边。一只船上有一枝很结实的船篙在船帮外面别着,他一伸手,抽了出来,夹在胳肢窝里回身便走。他还不紧不慢地敲着:

    “笃,笃,笃;铛,铛——铛!”

    不想船篙带不动了,篙子后梢被一只很有劲的大手攥住了。

    李三原想把船篙带到土地祠,明天等这个弄船的拿钱来赎,能弄二百钱,也能喝四两。不想这船家刚刚起来撒过尿,躺下还没有睡着。他听到有人抽篙子,爬出舱口一看:是李三!

    “好,李三!你偷篙子!”

    “莫喊!莫喊!”

    李三不是很要脸面的人,但是一个地保偷东西,而且叫人当场抓住,总不大好看。

    “你认打认罚?”

    “认罚!认罚!罚多少?”

    “罚二百钱!”

    李三老是罚乡下人的钱。谁在街上挑粪,溅出了一点,“罚!二百钱!”谁在不该撒尿的地方撒了尿,“罚!二百钱!”没有想到这回被别人罚了。李三挨罚,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①清末邑人谈人格有《警火》诗即咏此事,诗有小序,并录如下:

    警火

    送灶后里胥沿街鸣锣于黄昏时,呼“小心火烛”。岁除即叩户乞赏。

    烛双辉,香一炷,敬惟司命朝天去。云车风马未归来,连宵灯火谁持护。铜钲入耳警黄昏,侧耳有语还重申:“缸注水,灶徙薪,”,沿街一一呼之频。唇干舌燥诚苦辛,不谋而告君何人?烹羊酌醴欢除夕,司命归来醉一得。今宵无用更鸣钲,一笑敲门索酒值。

    从谈的诗中我们知道两件事。一是这种习俗原来由来已久,敲锣喊叫的正是李三这样的“里胥”。二是为什么在那样日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汪曾祺小说经典简介 >汪曾祺小说经典目录 > 故里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