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五 按部就班与行云流水
    作文,先写提纲,就行文时的步伐说是按部就班,因为是顺着既定的路径走。这有如沿着公路或铁路前往某地,路线已定,起身上路,不必再考虑如何取道的事,只要一站一站地前进就是了。

    按部就班有好处。好处之一是可以减少失误。执笔为文,有的由于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不够熟练,有时由于一时头脑不够清晰,勉为其难,挤压拼凑,最容易出现三方面的毛病:一是丢三落四,应该说的甚至原来想说的,写的时候却忘了。二是轻重失调,无关紧要的说了不少,应该着重声述的却蜻蜓点水般地放过去。三是次序混乱,因为无计画,想到什么写什么,自然难免头绪不清,缺乏推演贯通的逻辑性。如果下笔前写了提纲,思路上先有了明确的总规画,这类毛病就不会出现,或比较难于出现。好处之二是动笔时容易。这最明显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少费心思,因为不必时时照顾全面(提纲中已定),写哪里把注意力放到哪里就可以了。二是半路放下不致影响全局。常动笔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篇文章,计画一气呵成而没有成,过些时候继续写,竟不记得上次暂停时究竟想再写些什么,不得已,只好任凭灵机一动,一时想到什么就抓来凑数。这有凑得合适的可能,但不合适的可能自然更多。如果写了提纲,这样的麻烦就不会有。

    由此可见,提纲用处很大。但是不是非写提纲不可呢?或换个方式问,没有提纲就一定写不好吗?事实自然不是这样,因为有不少大作家的不少大作品,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推断,写之前是没有提纲的。有,好,没有,也无不可,这要怎么解释?

    稳妥的解释似乎是:写提纲是处处通;不写提纲不是处处通,只是部分通。这部分,具体说是两种情况,而且要合起来同时作为条件。

    情况之一是关于能写的“人”的,就是说,不写提纲,作者的造诣要比较高,写作经验要比较丰富。古人形容文思敏捷,写得快,有“倚马可待”的话。传说祢衡写《鹦鹉赋》,王勃写《滕王阁序》,都是即席完成;即席完成,自然没有写提纲的余暇。近代、现代的作家,这种随想随写、一气呵成、恰到好处的情况也很不少。这敏捷而有条理的文思,轻快的表达能力,有如铁杵磨成的针,是长期艰苦练习的结果。没有这样的针,想行所无事地绣成美好的花朵,十之八九是会失败的,或者绣而不成,或者成而不美。这种情况的教训意义是什么呢?是一,不写提纲,不按部就班的作法,可以采用,但不能要求人人这样做。二,但是人人有可能这样做,办法是较长时期地练习,包括锻炼文思,随手涂抹。

    情况之二是关于所写的“文”的。文有各种,有各体。就应否写提纲说,(1)篇幅长短关系很大。一般说,写书,不能不先有提纲;写长文,比如五千字甚至万字以上,也是绝大多数要有提纲。篇幅短的,或者由于内容简单,或者由于内容不怎么需要有严密的组织,比如写个便条,记一天的日记,自然用不着写提纲。(2)文章体裁关系更大,虽然它与篇幅长短常常有关系。这里专就文体说,大致可以这样认识:a.抒情性质的、随感性质的通常是不写提纲。所谓抒情的、随感的,内容相当杂,其中的大户是现在所谓“散文”,为某事,见某物,有所感,兴之所至,提笔就写,随机转折,兴尽而止,自然用不着写提纲。旧时代没有散文这种进口货,可以收入这个大杂货铺的文体非常多,如笔记、随笔、杂记、札记、游记、日记、题跋、小简以及诗话、词话等都是。这类文章一般篇幅不长,都是出于一时兴之所至,所以没有写提纲的必要。b.日用性质的或说处理日常生活的文字,也总是不写提纲,如便条、留言、通知、备忘之类,一般是三言两语,可以一挥而就,自然用不着多此一举。

    人的条件,文的条件,两者相比,后者似乎更有决定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作文杂谈简介 >作文杂谈目录 > 二五 按部就班与行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