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原子弹的科学家
1868年 37岁 男 Q省某地核试验某研究室主任
少年布尔什维克--一辈子全交给大西北了--我们是凭着赤胆忠心和一双手造出的第一颗原子弹--比原子弹更猛烈的quot;文革quot;灾难降临--工作手册被窃而引起的厄运--被运煤火车押解到山沟里--背着创痛依然想干出点事来
我有一个要求,请你不要把我的经历,当作一个猎奇的故事。我不愿意,以我遭受的坎坷、不幸和苦痛,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我渴望人们从中了解中国知识分子心灵深处是怎么回事。因为,我的成长和创伤,不仅属于我个人,大致也代表我们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程。
造出原子弹来,并不像有些人想象得那么神秘。不是几个尖端科学家在屋里想出来的。当然,要有科学家们提出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案,但要把它从无到有,实实在在制造出来,需要许许多多人的献身拼搏,艰苦创业,反复实验,来把它最终实现。这是千千万万知识分子、技术工人、战士,还有组织者们用脑子、用智慧、用手、用汗水、用生命,创造出来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是在基地第一线搞攻关、搞科研和实验工作的。基地设在大西北,一想到金银滩的大草原,一望无际,那时真是难以描述的荒凉和艰苦啊!
我出身书香门第,中学时代参加了学生运动并加入了地下党,解放后进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就被派到苏联进修--我不谈技术方面的东西,太复杂,你也很难写清楚,只谈命运吧--六O年初,组织上对我说,有个极其重要的国防科研任务派你去。这就是搞原子弹。原先我们希望苏联提供这方面技术,五九年中苏关系出现裂痕,苏联单方面撤回协议,没希望了,就决定自己干。自己干谈何容易,白手起家,又是这么高精尖的东西。任务压给二机部,后来叫核工业部。这任务在当时是绝对机密的,内部代号叫596。是指五九年六月,苏联单方面撤回协议,拒绝提供技术资料这日期。把这日子作为任务代号,就是激励大家争口气,不依赖任何人,别人造得出来,我们自己也非造出来不可。最初,像我这样不到三十岁年纪的科研人员参加进来,仅仅有几个,都是严格挑选,政治和业务很可靠的。这是组织上的绝对信任,自己当然也有种光荣感了,而光荣感化作一种激情,灼热地填满我年轻的胸膛。
脚踏金银滩,满目荒凉。这里原是老藏民族耗牛的地方。牧草很丰盛,草原上还有野花和鲜美的蘑菇,但除去这些什么都没有了。没有路,没有房子,没有树,只有太阳、月亮、大风、霜雪和酷冷。对了,还有狼。人们像开荒那样,最初都住在帐篷里,天天夜里听风吼狼嚎。海拔三千米,缺氧,走路急了喘不过气,胸膛憋得像灌满砂子;干活很容易累,喉咙像塞了塞子。气压低得馒头都蒸不熟。这里一铁一木,一砖一瓦,以及日用的一切,包括一盒火柴都得从很远处运来,又正赶上quot;三年困难时期quot;,物资缺乏,运输也跟不上。生活决谈不上半点特殊化,材料仪器都是缺这少那。多难!但我们站在这三千米高原上,满怀豪情,决心就在这儿把显示中国人志气的蘑菇云升起来。当时我们最爱说一句话,叫做quot;空气动力学quot;。这是物理学的一个名词,借用过来的意思是把quot;气quot;作为quot;动力quot;。我们肚子憋一口气,就是动力。国家强盛就是我们的人生目标。虽然身在茫茫金银滩,两手空空,连一个原子弹零件也没有。反正一来到这里,一辈子就交给它了。当时我们的想法就这么简单!现在年轻人可能会讥笑我们是quot;虞诚的一代quot;,quot;驯服的一代quot;,可我们当时活得那么充实!
来到草原,我们马上投入紧张工作。先是做缩小尺寸的爆轰试验,用的是模拟材料,代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