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乔桉(1)


    这三种人,后来的前途确实有些不太一样。因此,这地方上的人,都用一种看殿堂庙宇的目光,站在大门外,远远地看红瓦房与黑瓦房。如果自己的孩子还

    尚未进入红瓦房,此时,目光里便有着幻想与期望;如果自己的孩子已经进人了红瓦房,目光里便有了一种满足与荣耀。

    油麻地中学四周都是河,是个孤岛。

    从宿舍到北面那大河,大约百十米,这之间是竹林与灌木丛。从宿舍向南到教室,又是百十米,这之间是荷塘、稻地和一条从西边大河引来的方便学生洗漱

    和洗衣服的小河。从教室向南,至校门,也是百十米,这之间是操场和学校的菜地。出校门不远,又是—条河,河上有座大桥,桥那边就是油麻地。

    我们在校园里随意地走,看了红瓦房,又看黑瓦房,然后跑到了操场上,看高中生打篮球。那时候的高中生,岁数都不小,念到高三,二十出头的,并不在

    少数。其实,刚考进来的初中生,就有一些显得很是成人样子了。造成这种状况,原因不一:或是大人手头不够宽裕,拿不出钱来供孩子读书,就—日一日地延宕着,看看孩子真是大了,才不得不勒紧裤带,挤出几个钱来叫孩子上学去;或是仅仅因为每年有一两头猪拴着,需要孩子打猪草,眼看孩子再不读书就太晚了,才打发孩子去上学;或是地广人稀,学校离家远,那孩子上学,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课程—天一天地耽误了下来,总是留级,等念完小学,已是十六七岁了……

    我记得很清楚,入学后不久的一天,河东有个耕地的农民坐在河边抽烟,见我们班一个大个子同学,问:“你多大了?”

    同学答道:“十七。”“知道想女人了吧?”大个子同学低头不语。那农民说:“臊什么?我有你这么大的时候,都给我老婆弄出两个小人了。”到了初一

    下半年,我就能感受到,校园里总有一股不安和焦躁的气氛。在篮球场上打篮球的,又都是高三的学生,高高大大的,真是已经很成熟了。他们让人无缘故地想

    到了种牛场上那些莫名其妙地烦恼着的种牛。

    林荫首上,三三两两地走着几个已很有几分样子的女同学。

    多日不雨,操场焦干,打篮球的穿得很少,在尘埃中跑动,并嗷嗷乱叫。

    我们在边上看,看的心头直打颤颤。

    篮球滚到了我脚下,我一头扑过去,抱起就跑,然后将它扔给刘汉林。刘汉林又扔给了马水清。人家追过来了,马水清抱起球就跑。人家在后面叫:“小孩,把球扔过来!”马水清却把球又扔给了我。高中生们先是觉得我们几个好玩,看着我们乐,但见我们竟有不想将球扔回去的意思,便骂着“新来的小杂种!”

    一起追将过来。我赶紧扔掉球,与马水清、刘汉林、谢百三—起逃到了大路上。

    我们去了小镇。

    马水清似乎很有钱,用得也很大方,见到烀藕的,就给我们每人买一大段藕,见到卖菱角的,又买了好几斤菱角。谢百三用一张大荷叶托着菱角,我们一边吃,一边逛,一边将菱角壳扔到油麻地小镇的街上。最后,马水清竟然领我们进了一家小酒馆,要了一大盘猪头肉(我印象很深,堆得尖尖的),直吃得嘴油光光的。

    出了小酒馆,我看看他们三人,觉得他们的的眼睛似乎也都浸了油,比先前亮了许多。

    我们便成了好朋友。这之后的许多年里,我们一直都是好朋友。

    玩了很长时间,重新回到宿舍后,我发现我的铺盖卷从我的铺上被挪到上铺去了,下铺换了另一副铺盖卷。

    从小河边走进来一个男孩(其实很难再称他为“男孩”,他显得很老成,岁数要比我们中间任何—个人都大,似乎都有了淡淡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瓦简介 >红瓦目录 > 第一章-乔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