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之前,扶桑海岸公司高层以及开发商的亲戚朋友关系户,就已经“内部认购”了商铺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七点九。内部认购价一层每平方米一万八千元,二层每平方米一万二千元。到正式发售的时候,因为登记购买的人实在太多了,公司不得不请求当地派出所和保安公司共同维护秩序。消息不断传出,说错过了机会没有领到认购证的人,每平方米愿意出价三万二千元。因为返租租金是与成交价成比例的,扶桑海岸开发有限公司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及时调整了销售价格,到最后一平方米不剩地销售完毕,一、二楼商业铺面的均价,到了每平方米二万三千八百八拾元。
抢购扶桑海岸的人们,像许多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人一样,忽略了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返租租金从何而来。说是由扶桑海岸开发有限公司支付,与“六佰六”的盈亏无关。但扶桑海岸开发有限公司并没有与一、二层的产权人直接签订租赁合同,租赁合同由产权人与“六百六”签订,这样,高额租金的支付保障还是有赖于“六佰六”的经营情况。可是,“六佰六”的经营利润能够有多少?它本身要赚钱,还要支付远远超过市场正常价格的租金,它做得到吗?当时好像没有人算过这笔账,或者算过了,觉得没有风险,因为产权时间长达五十年,就当成是钱存银行得了。急于当老板的人,成了逐利的羊群。他们冲钱而去,最后落入了别人早就挖好了的陷阱。
“六佰六”开张营业了不到一年,最后铩羽而归。等到人们醒悟过来的时候,扶桑海岸开发公司的法人代表早已几易其人。当年收到的购房款,也早已化整为零不知去向。
最初的租金还是按时支付的,“六佰六”一撤出,就不能兑现了。原来返租租金的承诺,不是无条件的,以“六佰六”的持续经营为前提。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隐藏在中日两种文字的合同文本艰难晦涩的表述之中。窗户纸一捅破,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被誉为营销奇迹的扶桑海岸商铺销售,说穿了不过是一场高息揽储的非法集资罢了。一时间,诉讼纷起。
其实,最紧张的应该算是贷款银行。本来,各银行也是一层一层地拿到了抵押物的,但评估是在一、二层销售最火爆的时候做的,评估价格明显偏高。如果“六佰六”能够持续经营,生意做得起来,问题还不大。一停业,房价就跌了,贷出去的钱便不能如约收回。
银行只好打官司。一般人都想不通,贷款银行为什么不牢牢地将一、二层商铺销售的资金控制起来。它的市场反应为什么总是要慢半拍,一些明明可以绕开的暗礁险滩,总是要被它遇上、碰上、撞上。张仲平却是见怪不怪,在有些人眼里,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国家大得很,亏得起。国家吃亏,帮国家管钱的人却不会吃亏,除非是你运气不好,东窗事发,被抓了进去。张仲平没有功夫忧国忧民为银行惋惜,得到信息赶紧跑上跑下地抓紧活动,因为银行一打官司,拍卖公司就有了做业务的机会。
张仲平正是通过做扶桑海岸第三、四层的拍卖业务,跟健哥铁起来的。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有老班长的引见。老班长一来,却又指定要来这里。世界上的事情,就这么巧。
健哥没有来陪老班长用餐。健哥说:“你们三个同学先聚一聚吧。吃完了饭,仲平再通知我上哪儿找你们。”老班长说:“刘局有事就先忙吧,你已经陪了两天了。”健哥说:“没事没事。前两天因公,今天晚上因私,算是朋友聚会。”老班长说:“那就最好不过了,我的两位同学,一个政治上要求进步,一个生意上谋求发展,都跟你有关,还得请刘局多多费心。”健哥说:“领导指示,坚决照办。丛林不错,仲平也不错,大家互相关照吧。”
张仲平对扶桑海岸还是有感情的,因为这笔业务对于3D拍卖公司来说是一个转折。扶桑海岸第三、四层的买受人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