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常的突出。夜里,躺在新盖的草房里,黄泽如感慨万端,他知道,几年来,一直漂泊流浪的生活终于结束,他们终于要开始新的生活了。虽然他还看不到希望的曙光,但毕竟已经开始了,只要开始就好。开始了就有希望。
发生在满清举人黄泽如身上的事,正应了那句“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的古话,落难到了这步田地,黄泽如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举人身份忘掉,把自己彻底改造为一个农民。一年时间,他硬是和妻子高兰香在那片荒地上开发出五亩粮地和七亩的旱地。在中国来说,有了这么多的土地,就是一个小财主了。杂草除了,土地平了之后,到底要种什么呢?黄泽如一介书生,五谷不分,便去找陈可镜夫妇商量。陈可镜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如果在中国,什么都好说,什么季节种什么农作物就是闭着眼睛他也一清二楚。
但是现在到了南洋就不一样了,南洋的气候和耕作习惯跟国内都不一样。那他就吃不准了,因为如果按南洋来说,你可以种芭蕉、油棕、椰子、水稻,也可以种植蕉麻、橡胶等等,这样一来,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便成了关键。高兰香和李清华严格意义上讲纯粹也是一个农民,只是她们这个农民和陈可镜一样,平时只有种植水稻和大麦小麦的经验,其他的一概不知,这时她们都建议说不如学陈可镜,就种水稻吧,轻车熟路,便于管理。不要种那些洋东西了,什么都不懂,就是种上了到时管也管不好,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讨论了半天,最后终于决定就种水稻,而那些旱地,则决定种芭蕉。芭蕉家乡也有,不用花费多少心思,容易管理。
转眼一年时间就过去了。一年当中,黄泽如开发出的那几亩地,粮食产量惊人的好,连屋子都装不下,便和高兰香随陈可镜两口子一起挑着去城里卖。芭蕉也一样,成片成片的芭蕉林,一串串硕大的芭蕉在太阳底下挂着,金黄金黄的,看了都招人喜爱。
陈可镜根本无法想到书生气十足的黄泽如此时心里却在酝酿着一个雄伟的计划。那个计划虽然曾经也是他动过的念头,但相比之下,他的那些念头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因此,当黄泽如向陈可镜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时,陈可镜简直有点不敢相信,他觉得黄泽如已经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书生了,他更像是一个种了一辈子土地的老农,一个农业专家和规划专家。
其实,从刚刚踏上这块土地的那一刻,黄泽如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他想不到在南洋还会有这么一大片的土地闲置着,荒芜着,要是在国内,那是不可想象的。清朝政府那样的腐败无能,百姓耕无地,食无粮,像这样一片土地,如果种上庄稼,该会养活多少百姓呀!清朝政府无法救他们于水火,他黄泽如要救他们。哪怕救几个人,几十个人也好。于是,他在心里盘算着,有那么一天,他要回国组织一支一千人的农民队伍来南洋垦荒开发,他觉得把这里的土地开发后,既可以种水稻,也可以栽植南洋的那些热带作物如橡胶树之类,既可保证有粮食吃,也可赚钱,保证经济,一举两得。华人们来多了,这里还可以办医院,办学校,再办加工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黄泽如打算把垦场命名为“新福建”,让垦区成为中国的一块国土,福建人的自由王国。黄泽如在心里勾划着他理想中的伊甸园。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陈可镜,他说他眼下最担心的就是,沙捞越政府到底会不会同意一下子从中国跑那么多的人来开发。
陈可镜觉得自己农民就是农民,眼光短浅,胸无大志,办不成什么大事。天!一千人哪!以从中国来南洋的轮船一条船坐三百人算,一千人得乘三条船还坐不完,那是怎样壮观的一支队伍呀!陈可镜在心里为黄泽如的宏伟计划激动着,震撼着。但他认为黄泽如的担心显得多余了,沙捞越政府不是已经鼓励默许大家来这里无偿开发吗,那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你组织人来干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