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 华夏山河 1973章 除了当今,还有中华后世
众所剩无几,化整为零,更不易被官军搜捕得出,而以杨幺果断精明,且能驾船善水的手段,观察个两三日后,又暗地里夺了两艘渔船,趁夜从东坡赤壁摆渡,进入从方今时节也属于楚头吴尾,而后世则位于鄂、豫、皖、赣四省交界处的黄冈治下水畔,便也进入了如今为齐朝所占据的江淮地界,只是一路奔逃而来的残存部众,已寥寥不过十人......
然而于沿江畔处的齐朝水师巡弋,撞见杨幺渡水而来的船舶,也立刻驱舟上前,近前喝问。杨幺则是大声疾呼自己身份,以及为何日以继夜的流亡奔波,务必要逃亡至齐朝地界以述清来意。巡江水班将兵当然也很清楚虽然成就霸业与本朝皇帝天差地远,但毕竟也是造宋廷的反,而也曾称霸一方的钟相麾下首席水军大将杨幺的名头。此事非同小可,巡江水军遂暂将杨幺等人暂且扣押看束起来,连夜通报禀奏,直将已为宋廷所灭的钟相义军当中逃亡得脱的杨幺前来投从的消息通过沿江水寨、本地巡检司、淮南西路帅司...走报通传,直到杨幺前来投奔的消息传至大名府皇城当中。
与杨幺一并前来投奔的,竟然还有那个高宣...萧唐在收到淮南西路呈禀转奏过来的这一消息之后。首先想到的并非是杨幺,而更会感到惊喜的是高宣这个在中华冷兵器世代水军的发展,而对于这个时代的造船技术记载当中也在史上留名的人物来投。
就好似当初萧唐初见轰天雷凌振一般,一个世代相关于技术领域的研发,都必须要经过日久月累的过程。而萧唐也很清楚当初之所以能够与凌振一拍即合,在能孜孜不倦的交流之间,也因自己可以抛出一个概念,但是哪怕受时代的局限性,然而这个时代的凌振,以他对于相关专业领域的理解当初便能对萧唐提给对他的建议一点就透,也正是恰如其分的能将中华历史在各个科技的应该会有的发展进步,而适逢其会的再次给予这项领域能够飞速发展的机会......
所以孟康、叶春,萧唐一直都会重用他们是监造改良一应大小战船的能臣。然而高宣这个却是只因辅佐宋朝时造反义军手下而屡番修建,在蒸汽机未出现的时代便已将明轮船水战尽可能发挥到最大的人物,萧唐觉得与他,也有话说。
如今倒也算是本末倒置,听上禀前来投效之人当中得知有高宣的名头,萧唐也不禁从另外一种层面,也是自己想着无关政权更迭与否,起码当时施政,能造福影响中华文明后世的考量...而思虑一番后,却才又想到了这个前来投从的正主......
然而至于杨幺这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