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山海经密码》的密码
    写,是大学毕业后没多久的事情了。那时候刚刚参加工作,在一家商业周刊做记者,后来又转为编辑。由于人还年轻,在高强压的传媒工作缝隙中,也仍然满脑子都是各种千奇百怪的幻想。作为一个钻惯了故纸堆的文科男,这些幻想又往往会与各种古籍史料扯上关系,比如《老子》,比如《楚辞》,比如。

    的故事是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但正式去阅读它则是大学以后。那几年里头我同时迷恋的还有量子物理学——很奇怪是不是?然而情况就是如此。

    当然,由于我在数理化方面是彻底的白痴,所以我所迷恋的不是物理学的推演过程,而只是科普作者们关于现代物理宏观极致与微观极致的描述。我接触这一类的抽象阐释,然后在我的脑海中形成各种形象幻想,最后转化为哲学思维,这大概是一个文科生所能达到的极限。

    这些现代物理学接触得多了之后,我逐渐发现,中小学政治书中所讲的唯物论有时候会显得很尴尬,反而是上古的典籍,先秦的宏论,比如《老子》的玄理与的神话,在一些方面与最前沿的物理学简直是呼应得丝丝入扣,令人惊叹不已,想通了其中道理后又心旷神怡。

    在我非理性的观感中,人类的历史不是一条直线而像是一个循环的螺旋。遥远的过去与遥远的未来有时候离得很近,近得超乎我们的想象,近得几乎要重叠。过去我们认为荒谬的神话其实暗藏真理,而物理学的终极指向则犹如神话般虚无缥缈。

    我无力于去推演物理定律,然而我却想用一个故事来抒发我的这种感受,用小说来为神话玄理与量子力学做媒,于是有了。

    这本小说的初稿我写了大概一年,写作全程处于繁忙的工作缝隙中。隔了五年之后修改出版时,有许多地方我看着竟觉得相当陌生,仿佛写作这本书的人不是我自己似地。有时候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当初怎么可能在那样一个环境下完成这本书的初稿。

    这本书不是对的解释和探讨,它其实是一个故事。故事肇始于《史记》里的一句话,我已经忘记了当初为什么会因为那句话而想着去写一个故事,然而从那句话开始,不知道从哪里跑来了许多人物。从有莘不破到江离,从羿令符到雒灵,他们仿佛活了一样,有着我也无法完全控制的生命力,他们自己去演绎自己的故事,而他们活动的世界就是所记载的远古大陆。

    选择并不是出自我的意愿,而更像是一种冥冥中的注定。当我要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发现我必须为他们寻找一个舞台。这个舞台包括历史事件、神话传说以及上古地理,而符合这些条件的先秦典籍,也只有。

    在初稿的写作过程中,当一个又一个的神兽妖兽逐渐冒出来,当一个又一个传说闯入我的笔下,一个蛮荒而又充满历史真实感的世界诞生了。没错,那就是中所记载的世界。

    在初稿写完后的几年里,我又断断续续地对它进行修改。在修改中我重新回去阅读这本阔别甚久的“怪力乱神”之祖,并旁及一切和它有关的史料。慢慢地我发现,在诸神传说的背后,隐藏着许多被湮没了的历史真相。一个个荒诞不经的记载,就像一个个的密码一样,是打开远古历史真实的钥匙,而那些骇人听闻的真相,就藏在历史长河遥远的彼端。

    我以为导航,从远古神话进入,在这条历史长河中慢慢往下游弋着。一路上仿佛看到了炎黄战争的遗址,看到了蚩尤战败前的悲怒,看到了尧帝和他儿子丹朱的第一盘棋局,看到了娥皇女英在湘江边的啜泣。再往下,终于见证了大禹治水,定九州、铸九鼎,并将沿途见闻集成山海社稷图,铭刻在九鼎之上。看见秦始皇的远祖伯益呕心沥血地为《山海图》做注解,集结为的最初版本——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书名。

    自大禹以降,历经夏商周三代,两千年间不断有史官修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山海经密码5·苍茫大结局简介 >山海经密码5·苍茫大结局目录 > 《山海经密码》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