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钱氏村
在最后一刻,当他宁静地以时速100公里来到海岸边时,普尔不知会不会功亏一篑。但即使当他沿着“长城”黝黑险峻的表面飞过,也没有遇到任何麻烦。
替木卫二的石板取这个名字,真是再恰当也不过了。因为,与它自己在地球和月球上的小兄弟不同,老大哥水平地竖立,长度超过20公里。虽然它的真实尺寸要比TMA0和TMA1大上数十亿倍,但比例却一模一样——那数世纪以来,激发许多探讨数字神秘关系的1∶4∶9。
它的垂直面几乎高达十公里,所以有个挺唬人的理论坚称,除了其他的功能外,“长城”还是一面防风墙,保护钱氏村免受偶尔来自伽利略海的猛烈暴风袭击。现在的气候已经稳定,暴风不再那么频繁;但在1000年前,对那些刚从海洋中冒出头的生物来说,还真是个很大的威胁。
虽然普尔早已打定主意,却一直拨不出时间去看“第谷石板”——当年他出发去木星时,那还是最高机密呢。地球的重力,又让奥都韦峡谷变得那么遥不可及。不过他已看过太多次它们的影像,早已对它们了如指掌。(他常常想,又有多少人非常了解自己的手掌呢?)除了尺寸天差地远外,还真是难以区分tMA0、tMA1与“长城”(或者说,列昂诺夫号在木星轨道上遇见的“老大哥”)之间的不同。
根据某些疯狂到近乎真实的理论所云,其实石板只有一个原型,而其他的不论大小,不过是它的投射或影像罢了。普尔注意到“长城”黝黑高耸而无瑕的表面,不禁想起这些论点。待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这么多世纪,表面上总该有些斑点刮痕吧!但它看起来那么光洁,好像刚被一队擦窗大军仔细擦拭过。
然后他想起,每位去看TMA0和TMA1的人,都会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冲动,想摸摸那看来光洁无瑕的表面,但没有人成功过。手指也好,金刚钻头、镭射刀也罢——统统斜掠过石板,仿如石板表面覆有一层不能穿透的薄膜。或者说,好像是(这又是另一个热门的理论了)它们并非真正处于这个宇宙,而是和这个宇宙之间相隔着完全无法通过的几分之一厘米距离。他沿着“长城”从容不迫地绕了一圈,“长城”却完全不为所动。然后他把航天飞机(仍然保持手动,免得木卫三控制中心又想“拯救”他)驶近钱氏村的外围,盘旋其上以便寻找最好的地点降落。
透过游隼号小小全景窗看出去的景致,对他再熟悉不过了!他在木卫三上常检视这些记录,但没想到有天可以亲眼目睹。看来欧星人完全没有城乡规划的概念:在约一公里见方的范围内,四下散布着数百个半球型结构体。有些好小,就算人类小孩待在里面都嫌挤;虽然也有些大到装得下整个家族,但统统不超过五米高。
它们都由同一种材料制成,在双重日光下,闪着白惨惨的光芒。地球上,面对既寒冷又缺乏物质的环境挑战,爱斯基摩人也找到了相同的解决之道。换句话说,钱氏村里的小屋,也都是用冰搭成的。
取代街道的是运河,这对那些仍然未脱离水陆两栖、还会跑回水里睡觉的生物来说,真是再适合也不过了。此外,大家也相信,它们还回去进食和交配,不过两种假说都尚未获得证实。
钱氏村享有“冰上威尼斯”的声誉,普尔不得不同意,这还真是个妥帖的描写。然而目光所及,却没有任何威尼斯市民,这个地方看来似乎已被遗弃多年。
还有一件神秘的事:尽管太隗比遥远的太阳明亮50倍,而且一直固定在天上,卫二人似乎仍被古老的日夜节律死锁了。它们在日落时回到海里,然后随着太阳升起冒出来——虽说亮度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说不定在地球上也有类似的情节;在那儿,微弱的月亮和明亮得多的太阳,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有同样的控制力。
再过一个小时就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