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二章 远古轶事
,这消息又传到更北面的部落里,亮星落海的事就这样一步一步、一年一年地在黎族人的各个部落之间传播开来。后来,甚至远在长江流域的黎族部落也都知道了这件事。

    十几年之后,长江洪水暴涨,淹没了许多黎族人的村落。有一位黎族老人被洪水冲走了。只是因为他捞到了一棵树桩,才幸免于死。他被冲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心的炎黄族壮年酋长,把他搭救起来,收留了。

    在一间简陋的茅屋外面,这位壮年酋长穿着粗布衣裳,正在和黎族老人谈心。黎族老人很感激他,从自己身上掏出一根有四个大结、十二个小结的绳子:

    “这是十七年前的事了…… ”

    这位壮年酋长掐指算了一下,自言自语道:

    “十七年前正好是帝尧登位三十年啊。”

    那黎族老人接着把这个故事从头至尾说了一遍:

    “农叔就任酋长的那一年,有一条巨船从天上落到西海,在海上漂浮着。晚上,船上灯火齐明,忽明忽暗。亮的时候,连日月也变得暗淡无光了。这条巨船在天上已经绕行了十二年,落水之后还有人看到仙人从里面出来呢。”

    酋长听了很感兴趣,摆摆手关照手下的人道:

    “带他吃饭去吧!”

    黎族老人走后,酋长把管史料的老头找来,要他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当时,居住在中原的炎黄族文化比较发达,已经有了自己的陶器文字,它是一种比甲骨文还要早得多的原始文字。因此,在他们的部落里,已经有专人做文字记载工作。

    不一会,那个管史料的老头找来一只大陶罐的陶坯,用石刀在上面熟练地刻写着,把刚刚听到的飞船落海的故事记载在陶坯上。写完,这个陶坯被送到窑上干燥、烧制。

    公元281年,也就是西晋武帝年间,汲郡有一个叫不凖的人,在盗挖战国魏襄王墓时,得到竹书好几十车,合计有十几万支竹简。这批竹简,全是用漆写的古体蝌蚪文,当时的人已很少有认识这些字的。这件事很快报告到晋武帝那里。

    晋武帝急于要知道,这批用古体文字写的竹简,上面到底记载了什么?于是,他召见了著名的学者卫恒,命令他整理竹书,翻译古蝌蚪文,改写成当时通行的楷书。

    由于这些竹简早已散乱,加上字意难辨,所以整理、翻译工作进行得很慢。直到卫恒死时仍未完成。后来,经荀勗、束晳、和峤等人继续进行,才得以完成。

    在整理翻译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那天,荀勗的助手对这批已经整理出来的竹简,进行最后的校对。在搬竹简的时候,发现竹简架的最下一层角落里,还有十几支竹简。取出一看,竟然是遗漏下来未经整理的。几天之后,荀勗的助手已经整理出它们的次序,译出原文,便拿着这些竹简去找荀勗。

    荀勗接过竹简,只见上面写着:

    “周穆王游四海。一日,行至大江中游某地,有一学者前来献古陶罐,罐上尽刻远古文字不可辨。学者自称认识古文,周穆王令其译之,学者当即照读如流。古文曰: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槎从天而落,浮于西海,有仙人出没。夜里灯火通明,亮光忽大忽小,大时日月之光如暝。落海前,已在天上周游十二年矣!”

    荀勗拍案叫奇,连连赞叹不已。助手征求他的意见:“你看这一部分还编不编进去?”

    “这么精彩的记载,怎么能不编进去呢?”荀勗兴致勃勃地说。

    “要编的话,应该编进《穆天子传》 才好。不过,它已经编完了,再往里穿插也很困难。”

    “那不要紧,以前我们还有几个遗漏的段落,正可以和它编到一起,另列一个《穆天子传补遗》 ,不是也很好吗!”

    “高见,高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古星图之谜简介 >古星图之谜目录 > 第十二章 远古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