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2
类原始信仰发展的轨迹及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并尽量将目前在学术界流行的各种理论充分展示给读者,当然,这其中既有保罗万象的一言之蔽,也有浓缩之后的点睛之笔。毫无疑问,环境在宗教信仰和民族生活习惯的发展过程中曾经起到无以复加的决定作用,正因如此,本书对于诸如爱琴海地区的许多不同自然景观的描写,更能引领读者细细品味前希腊文明是如何在此条件下发展与兴盛起来的,置身其中,仿佛一次美妙温馨的视觉旅行。最后,笔者希望指出的是,一直以来,在许多历史典籍中,对于与克里特几乎同一时代的埃及、巴比伦、亚述(Assyria)以及赫梯(tites)都有大量记载和提及,而且在这些论著中频繁提及它们与早期的克里特之间通过陆路和海路发生的贸易联系,而今天生活在中欧、西欧的许多民族的远古祖先就是这些贸易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可以说,这段历史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绝对是意义非凡的一段黄金时期,它将永远值得人类子孙的铭记。
脚注
[1]《地中海文明的黎明》,安吉洛?玛索著,第175页。
[2]引自《欧洲民族》,里普利著,第172页。
[3]《传统与神话》,第87页。
[4]《遗址与传奇》(1835年),第31-32页。
[5]《爱奥尼亚与东方》,第107页。
[6]此处根据头骨容量做出的推断。
[7]《古代埃及人》,第43页。
[8]《北欧国家的民俗》,第144页。
[9]《莱斯特郡民俗丛书》,第29页。即怀特在《赛尔伯恩博物志》中提到的汉普郡的“shrew ash”。
[10]《苏格兰的黑暗迷信》,达尔泽尔著,第191-192页。
[11]《古埃及人的宗教》,A?魏德曼著,第226页。
[12]《伊里亚特》,第一卷,第1页。
[13]《斯特雷波》,第十三卷,第604页。
[14]《斯特雷波》,第十三卷,第604页;《阿埃兰h. A.文集》,第十二卷,第5页。
[15]《梨俱吠陀》,第二卷,第33页。
[16]《以赛亚书》,第九十六卷,第17页。
[17]《塞缪尔文集》,第一卷,第5-6页。
[18]《米诺斯印象》,第3、4、6页。
[19]《印度调查》(1901年),第I卷,第一部分,第352页。
[20]《印度神话与传说》,第148页。
[21]《近东古代史》,第48页。
[22]《伊里亚特》,第二十三卷,第75页。
[23]《凯尔特人的宗教》,E.安维尔著,第60页。
[24]《佩思郡风物志》,格雷厄姆著。
[25]在罗马(葬俗)的情况是,婴儿的尸体将不被火葬。在印度,所有未满十八个月大的孩子夭折后会被头朝下装在坛子里土葬。而因难产死亡的孕妇也同样是土葬,而非火葬。
[26]《南西伯利亚之旅》,耶利米?哥廷著,第101页。
[27]Sabha Parva,第八卷(罗伊 译,第27页)。
[28]《菲弗编年史》(注:菲弗为苏格兰一郡名)拉蒙特著,第206页。
[29]《印度神话与传说》,第37页,《埃及神话与传说》,第143页。
[30]Comptes Rendus du Congrès International dArchéologie ,1905年,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