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粽子
我和唐紫月相顾一眼,心中随即了然,那个人拿着铲子是来院子里挖东西的。若非我吓跑了那个人,地下的东西就要被挖出来了。唐紫月见状就卷起袖子,拿起铲子要继续挖下去,可我马上夺过铲子,不让她现在就动手。天知道,泥巴下埋了什么东西,我们现在还看不到端倪,没准是一颗地雷。“二战”时,军队要是被迫撤离,会有一种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在军事设施里埋下地雷,用以对付那些赶来的敌军。渡场虽然不是军火库,但也算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
唐紫月听我那么一说,便道:“这不大可能吧?那个人都敢用铲子挖,可见泥土下埋的东西不危险,不用那么紧张。”
我干笑一声,只得承认唐紫月有理,人家到底是大学老师,头脑灵活埃可挖东西的事,轮不到别人,我不客气地抢过了铲子,当下就地挖起来。同时,我叫唐紫月看着四周,免得那个人会中途折返。唐紫月却唱起反调,她认为那个人既然逃了,一定心里有鬼,不敢打照面的。我一面挖,一面想,这话说得有道理,可发短信的人到底是谁?发短信的人早就知道我们会来,听到我们的声音,不会感到意外才是,足见短信的事与挖东西的人无关。
我想到这儿,抹了一把汗,然后对唐紫月说:“给我们发短信的人如果不是刚才那个人,那发短信的人把我们叫来有什么用意?就是让我们看见有人来挖东西?”
“这就是借刀杀人。”唐紫月刚说完,她就捋了捋垂下的头发,小声道,“别挖了,东西好像露出来了。”
我闻声就放下了铲子,蹲下来拨开那些泥土,一本硬皮日志正夹在泥层中。我好奇地抓住日志本的一角,用力地拔了拔,它才完全从泥土中抽出来。日志本藏在泥土下,早就染尽了土色,要不是唐紫月眼神好,我差点就一铲子将它铲断了。这本日志本很廉价,只要花几块钱就能在街上的文具店里买到了,犯得着跑到老渡场里挖吗?
“我还以为是什么财宝,或者尸体,看来不是。”我叹了口气。
“那个人夜里悄悄来挖东西,一定没那么简单,先看看日志里有什么东西吧。”唐紫月不放弃,拿过了日志,随即轻轻地打开了。
很遗憾,日志被埋在土下太久了,雨水渗到地下,将日志的内页都侵蚀了。唐紫月把日志捧在手上,如同端着一块砖头,只能翻开第一页,后面的如果强行撕开,整张页面就会碎掉。我对日志没什么兴趣,一想到唐二爷不会出现了,就准备回渡场去睡大觉。可唐紫月拿起自己的手电,看了日志的第一页,她就把我拽下来,告诉我这是舟桥部队的打捞日志。
我半蹲下来,稀里糊涂地,不知道舟桥部队还有打捞日志这种东西。话说回来,现在的渡场也有类似的打捞记录,但都由金乐乐负责,我们是不会去写那些报告的。唐紫月很感兴趣,翻开之后就认真地读了一遍,那页面都是土色了,墨迹也晕开了,辨认字句非常困难。我看唐紫月那么专心,不忍心打断,于是就暂时把离开的念头抛到脑后。
日志用硬皮保护,内页大部分凝成了一块,可若仔细看的话,仍能瞧出不少内容。第一页记载了彝山舟桥部队为了运送武器,以及让军人渡河,派了几艘船在江面上做接应。后来受到敌军攻击,船被击沉了,武器军火也沉入了江底。那些都是打仗时最重要的补给,不能这样就轻易地丢掉。当晚,舟桥部队就趁着夜色潜入江底,没有穿潜水衣,也没有戴氧气瓶,就这么赤着身子下去打捞武器。
让人没想到的是,舟桥部队在江底没找到武器,而捞起了许多粽子。那些粽子被打捞上来后,堆在江边上,足足有一座小山那么高。打捞的工兵摸不着头脑,武器怎么变粽子了?他们将一个个粽子剥开,里面的糯米居然没有臭掉,还新鲜着。时值战乱,工兵们很久没吃饱过了,他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