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尾声 暗剑悲歌
    时隔两天,即1949年4月3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的名义起草电报,同意并批复了渡江战役总前委制定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4月15日,国共双方历经半个月的谈判、磋商,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4月20日夜,三野二十七军率先直取长江南岸。军长聂凤智口授了那封著名的十二字电文,富有诗意地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告:“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

    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同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二野、三野组成东、中、西三路集团军,在东起江阴、西至九江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天堑,突破敌军防线。一时间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枪炮呼啸、扬子奔腾。一天之后,我军即彻底摧毁了国民党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4月22日,毛泽东挥毫泼墨,以哲学家的感慨、战略家的气度、文学家的情怀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月23日清晨,一架专机在南京上空盘旋了几周。专机内,代总统李宗仁透过舷窗向六朝古都投下了最后的一瞥,然后默默地飞向远方;

    紧接着,国民政府国防部要员顾祝同、徐永昌、蔡文治等人陆续登机,逃往杭州;

    上午10时,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登上了最后一架飞机,离开了南京;

    4月23日黄昏,我三十五军将士登上了总统府,将红旗插在了这座建筑的穹顶上。令人感慨的是,这支率先打进南京城的部队竟是几个月之前在济南战役中投诚起义的原国民党第九十六军;

    4月25日,一代风云人物蒋介石黯然离开了美丽的家乡——溪口。

    ……

    1949年5月10日,厦门,鼓浪屿。

    海风浩荡。蓝色的天穹下碧波翻卷,一望无际。水天之间,成群的海鸥翱翔鸣叫。岸边,浪涛澎湃,撞击着嵯峨的礁石,然后飞向空中,变成一簇簇巨大的白色粉末,再重重地掼在海岸线上。

    国民党军舰“慈溪号”停泊在厦门港口。舰顶桅杆上,一面青天白日旗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靠近岸边的甲板上,七八个士兵荷枪挺立,还有十来个人在宽大的跳板上来来回回地搬运箱子,或抬或扛。箱子上都贴着封条,盖着印鉴。

    宁默之站在军舰另一侧船舷上,望着辽阔的海面,默默无语。

    此时,他不由得想起了两个月前和郑少青、汪碧茹在钟山梅岭上那首未“作”完的诗。

    “该把它续完整了。”其实,以宁默之的才华,那首诗当时就可以口占而成,只是碍于汪碧茹、郑少青在场,不好说出那敏感的末句。

    现在,海风吹拂着将军的身躯,将军齿然不动,轻声吟哦:

    “紫金腾上压江声,

    “铁血梅花建邺城;

    “王气森森千百载,

    “于今向隅蛰金门。”

    “爸爸!”一句清脆的童声从几步远的地方传来。随着童声,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欢快地奔到宁默之的身边,并伸出一只小手拉住宁默之的衣服下摆。

    “爸爸,你看,那是什么?”小男孩右手遥指海面,惊喜而好奇地问道。

    宁默之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看见了天之尽头那一叶孤岛,模模糊糊,若隐若现,如巴掌般大小漂浮在无根的海面上。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谍影简介 >谍影目录 > 尾声 暗剑悲歌